第5章

他目光扫过我们每一个人,最后落在赵教授身上。

“我们准备立刻启动下一阶段的活体实验。赵,还有各位来自中国的杰出同仁,你们掌握了最前沿的干细胞突变诱导技术,并且是这个突破的间接推动者。我正式邀请你们,加入我们诺克提斯的核心实验团队。让我们一起,亲手推开这扇新世界的大门!”

邀请该死的直接又充满诱惑。参与开创历史的时刻,解决困扰我们许久的难题,就在眼前。

我也被这巨大的惊喜冲昏了头脑。

兴奋之中,我瞥见罗德里格斯博士的目光。她也在微笑,但那笑容深处,似乎有一丝难以捕捉的、冷静到极点的审视,飞快地掠过我们雀跃的脸庞。

那感觉像是一滴冰水,瞬间滴落在我沸腾的血液里。

但我没有在意这点审视,我想与他们团队相比,我们在经验和技术上确实有些短缺。更深的怀疑才冒头,就被我强压下去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谁不想成为划时代技术的参与者。

“活体实验……这么快?”似乎是李军的声音。

沉浸在韦斯博士的邀请带来的兴奋感中,大家都没有注意。

但很快兴奋的余热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实验氛围所取代。

美方安排的实验路径与我们预想的“精密再生医学”截然不同,透着一股难以解释的急迫和怪异。

最初的交流依旧围绕着学术语言展开。韦斯博士向我们展示了诺克提斯在提升细胞全能性和创伤应激反应方面的“卓越成果”,强调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组织存活”拥有巨大应用前景。

他们提供的实验模型总是显得过于……扭曲,虽然有一定恢复效果,但明显和我们期研究的特定组织再生有区别。

他们似乎更热衷于测试生物体在遭受重大创伤后的极限恢复速度和生命力强度,而非精细的功能性重建。

“赵!不必太过担心,你知道的,我们只是考虑到这种技术的阈值对实际应用范围的影响,毕竟你知道我们是私人研究,背后的老板更看重它的成果转化带来的利润。更大的应用范围才能赚更多的钱不是吗?”

“当然,你们在干细胞突变诱导领域取得的成就,尤其是那种超越常规的活性激发,正是我们目前体系所急需的‘催化剂’。”在一次私下询问中,韦斯博士对赵教授这样说道,语气热切“我们的平台和理论基础已经搭建完成,需要你们的技术来突破最后的活性瓶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可以共享成果,这将是我们双方共赢的巨大突破!”

这个段私下的谈话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