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获利,三千六百万美金。
她不仅拿回了过去三年被他们骗走的所有钱,还赚到了第一笔,足以将他们埋葬的战争资金。
4 窃听风暴
有了钱,苏晚的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渗透。
她需要一只眼睛,一只耳朵,安插在敌人的心脏地带。
不久后,是刘淑芬的生日。
苏晚一改往日送珠宝、送补品的习惯,在一次高端艺术品拍卖会上,以八位数的天价,拍下了一尊名为《回响》的现代艺术摆件。
那是一尊由知名雕塑家设计的,用特殊金属和水晶打造的抽象作品,线条凌厉,造型冷峻,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意味。
在刘淑芬的生日宴上,苏晚亲手将这份“厚礼”献上。
“妈,我知道您一直很欣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这尊《回响》,我觉得特别配您的书房,有风骨,有深度。”苏晚笑得温婉谦恭,像个努力讨好婆婆的乖巧儿媳。
刘淑芬看着这尊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脸上露出了“作品驯化成功”的满意微笑。
她最喜欢苏晚这一点:聪明,有品位,而且,足够听话。
她优雅地颔首:“晚晚有心了。”
江屿在一旁揽着苏晚的肩,满眼宠溺:“妈,晚晚可是把她的‘小金库’都掏空了。您要是不喜欢,她得哭鼻子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宾主尽欢。
当晚,苏晚亲手将那尊《回响》摆放在了刘淑芬书房最显眼的书架上,正对着她的书桌。
没有人知道,在那看似浑然一体的金属底座内部,镶嵌着一枚军用级别的微型窃听器。信号稳定,超长待机,可以通过加密频道,将方圆十米内的一切声音,实时传输到千里之外。
从那天起,苏晚的耳机里,就多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频道。
白天,她依旧是那个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豪门太太,逛街,美容,做瑜伽。
夜晚,她就变成了一个最耐心的情报分析员。
她戴上耳机,一边听着从窃听器里传来的对话,一边在加密电脑上,构建着这个诈骗帝国的人物关系图和作案模式。
刘淑芬,代号“教授”,是这个华东区的总负责人,整个骗局的策划者和操盘手。
江屿,代号“演员”,是核心执行人,负责物色目标、建立情感关系并实施精神控制。
江瑶,以及家里的保姆、司机,甚至苏晚的“心理医生”,都是这个团伙的外围成员,各司其职。
他们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职业犯罪集团。
苏晚被自己尘封已久的、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所震惊。那些琐碎的对话,在她脑中自动筛选、整理、串联,拼接成一张巨大的、触目惊心的罪恶之网。
她甚至听到了他们复盘另一个“项目”的细节。一个家境优渥的女孩,被他们用同样的手法骗走了父母留下的信托基金,最后因为“抑郁症”被送进了国外的疗养院,永不翻身。
江屿在谈论那个女孩时,语气轻描淡写,就像在谈论一支跌停的股票。
“那个项目回报率不错,就是目标心理素质太差,后期情绪不稳定,差点影响收网进度。”
刘淑芬则冷冷地评价:“情感注入成本过高,下一个目标,林氏的千金,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速战速决。北京总部对我们华东区今年的KPI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