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四人很快投入讨论。林溪月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里,她竟然能够自然地表达观点。苏翊的创意天马行空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突破点;云舒擅长组织协调,把控整体方向;陆离则对市场分析和财务规划有着精准的眼光。而她自己的设计理念,第一次得到了如此热烈的回应和专业的建议。

"溪月这个'可变形共享空间'的概念太棒了!"苏翊突然拍桌,眼睛闪闪发亮,"想象一下,同样的空间可以在白天作为咖啡馆,晚上变成小剧场或展览馆!"

"需要解决隔音和储物问题..."林溪月下意识指出难点,却发现苏翊已经抓起笔在餐巾纸上画起了草图。

"我们可以这样..."他凑近她,肩膀轻轻相碰,笔尖在纸上飞舞。林溪月屏住呼吸,不敢动也不敢看他近在咫尺的侧脸,只能盯着那只修长的手在纸上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解决方案。

讨论持续到咖啡厅打烊。四人转战学校 24 小时自习室,又熬了个通宵。当晨光透过窗户洒在设计稿上时,一个完整的创业方案已经成形。

"就叫'四月天'吧,"云舒伸了个懒腰,"我们四个人,像四月的春天一样充满可能。"

"完美!"苏翊高举咖啡杯,"为我们的小团队干杯!"

简陋的纸杯在空中相碰,林溪月看着身边三个刚认识不久却已像老朋友一样的人,胸口涌起一股暖流。特别是当苏翊转头对她笑时,那种心脏漏跳一拍的感觉,她悄悄记在了心底。

第三章创业维艰

比赛意外获得金奖后,「四月天」从一个学生项目变成了真正的创业计划。毕业典礼那天,当其他同学都在为离别伤感时,四人却在讨论工作室选址。

"找到了!"苏翊冲进礼堂,手里挥舞着一串钥匙,"大学路地下室,月租 3000,虽然小但够用!"

就这样,毕业即创业的四人搬进了那间不足 50 平米的地下室。潮湿的墙面、漏水的管道和永远有蟑螂出没的卫生间,这些都没能浇灭他们的热情。

"抬头看!"搬进去的第一天,苏翊指着天花板上的消防管道,"我们可以挂些绿植和照片,让它看起来像设计元素而非缺陷。"

林溪月仰头看时,一滴水正好落在她鼻尖上。她惊呼一声,惹得其他三人哈哈大笑。苏翊掏出相机捕捉下这个瞬间,闪光灯照亮了她狼狈却开心的表情。

创业初期总是艰难的。第一年冬天,暖气坏了,四人挤在一起取暖,共用一个电热毯工作。经费紧张时,他们分食一桶泡面,用猜拳决定谁吃最后一口。

"我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某天深夜,陆离放下电话,疲惫地揉了揉眼睛,"好消息是,'青禾'集团有意向合作;坏消息是,他们要求后天看到完整方案,预算只有市场价的一半。"

"接!"苏翊毫不犹豫,"现在正是需要打响名声的时候。"

连续 36 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后,林溪月的眼前开始发花。当她把最终设计稿发给客户时,身体已经烫得像火炉。

"溪月?"苏翊摸了摸她的额头,脸色骤变,"天哪,你在发烧!"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话音未落,她的视野突然变黑,双腿一软向前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