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做一款结合本地特色的限定甜品?
主打国风、手作、独一无二。
我立刻行动起来,通宵研究。
经过无数次失败,一款全新的甜品在我手中诞生。
我用最新鲜的茉莉花瓣提取汁液,融入细腻的慕斯中,顶上点缀着一片用糖艺制作的、薄如蝉翼的白色花瓣。
它清新雅致,美得像一首诗。
我给它取名,“茉莉白月光”。
我为它拍了一条充满故事感的短视频,配上舒缓的古风音乐,发布了出去。
这一次,数据有了一点起色。
评论区开始出现零星的真实留言。
“好美啊,像艺术品。”
“想吃,请问地址在哪里?”
就在我看到一丝希望的时候,林莉的私信如同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她发来一个嘲笑的表情。
“嫂子,你这视频拍得还没我逛街拍的好看,别白费力气了。”
我看着那行字,关掉手机,走进厨房,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天,快亮了。
03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
那个关于“茉莉白月光”的视频,被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本地美食探店博主刷到了。
他显然被视频的质感和甜品的创意所吸引。
两天后,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年轻男人走进店里,点了一份“茉莉白月光”。
他吃得很慢,很仔细,中途还拿出手机拍了很久。
我当时并没有认出他,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客人。
直到第二天晚上,我的手机突然开始疯狂震动。
无数的@和私信涌入后台。
我点开一看,才发现那个博主发布了一条探店视频,主角正是我的小店和那款“茉莉白月光”。
视频里,他毫不吝啬地赞美着甜品的口感和创意。
“入口即化,满口都是清新的茉莉香,甜而不腻,感觉像是把整个江南的春天都吃进了嘴里。”
这条视频,火了。
点赞量一夜之间突破了十万。
第二天一早,我还没开门,就发现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我瞬间懵了。
接下来的一天,我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忙得脚不沾地。
烤箱一刻不停,我的手也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闺蜜闻讯赶来帮忙,看着爆满的店铺,激动得快要哭了。
“晴晴,我们成功了!”
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脸上却挂着连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笑容。
林莉自然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
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我店里的甜品照片,立刻在下面留了言。
“看着一般,估计是花钱请人排队的吧?”
她的朋友把截图发给了我。
我看着那条酸气冲天的评论,只觉得好笑。
我甚至没有时间去回复或者拉黑她,因为收银台前又排起了长队。
口碑的力量是惊人的。
第一波被博主吸引来的客人,在品尝过甜品后,纷纷成了回头客。
他们又自发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二次宣传。
我的小店,在本地美食榜上的排名不断攀升,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婆婆的态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笑意盈盈地来到店里,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
“小晴啊,看你忙成这样,妈来给你帮忙吧。”
我委婉地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