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清晨五点的烧饼炉

河南某小城的旧巷里,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透。老陈(烧饼哥本名)撩开油腻的棉布帘,烧饼炉的炭火早已烧得通红。

面粉在他粗粝的指缝间飞扬,动作快得像《逆战》里换弹夹——一揉一擀一贴,白面团在炉壁上鼓成金黄焦脆的烧饼,滋滋冒油。

空气中弥漫着麦香和炭火气,巷口偶尔传来早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自行车的叮铃声。

“爹,解析几何第三题……辅助线咋画?”儿子小源(小烧饼)蹲在炉边小凳上,作业本摊在膝盖,铅笔头咬得全是牙印。

他眼圈泛青,显然是熬夜刷题的结果。

老陈头也不回,手中擀面杖舞得飞快:

“辅助线?就跟抄小道偷袭B点一个道理!走位要刁钻,别硬刚!”

他甩过一张刚出炉的烧饼,金黄的饼面上撒着芝麻,热气腾腾,

“吃饱再算!数学考不及格没事,游戏0-5老子抽你!”

小源噗嗤笑了,接过烧饼啃了一口,烫得直吹气。

这条巷子里,别家孩子挨骂是因为游戏打太多,只有他,常因“游戏打得不够狠”被亲爹拖鞋怼脸。

隔壁王婶总探头念叨:“老陈,你家娃这么乖,还逼他打游戏?造孽哟!”老陈只嘿嘿一笑,继续翻他的烧饼。

老陈的烧饼铺不大,只有十平米左右,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逆战》游戏海报,角落堆着面粉袋和炭块。

最显眼的是挂在墙上的那块小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周的“游戏战绩与学习成绩对照表”,用红蓝记号笔标注得清清楚楚。

“昨晚那局沙漠灰,你蹲A大的时机不对,”老陈一边翻着烧饼,一边头也不回地说,“就跟做数学题一样,得预判对方走位。你老是急着开枪,缺少耐心。”

小源撇撇嘴:“那数学题我也预判不了出题老师的心思啊。”

“蠢!”老陈抄起擀面杖虚敲一下,“做题和打游戏一样,都得摸清套路。高考那帮出题的老家伙,比游戏设计师套路还深呢!”

巷口渐渐热闹起来,上班上学的人多了,烧饼铺前排起了小队。

老陈手法娴熟地装袋、收钱、找零,同时眼睛还不时瞟向小源作业本。

“这题,辅助线应该画在这,”他突然伸过沾满面粉的手指,在作业本上一点,“就跟攻B点要先封烟一样,得创造条路出来。”

小源恍然大悟,连忙低头修改。排队买烧饼的熟客们都笑了,大家都知道老陈这套“游戏教学法”,起初都觉得稀奇,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老陈,今天多给我加个蛋,”穿校服的男生笑着说,“今天模拟考,得补补。”

“加蛋可以,但考不及格别怪我告诉你爹昨晚你打游戏到几点,”老陈眯着眼笑,“我可是看到你在线了。”

男生顿时脸红,众人又是一阵笑。

在这样的氛围中,小源的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老陈的烧饼在炉里滋滋冒油,晨光渐渐洒满小巷,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二章:逆战父子局的诞生

老陈曾是《逆战》职业青训队替补,因手伤退役后接手家里烧饼铺。结婚生子后,游戏成了深夜减压的角落。直到某天,他发现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偷玩手游还充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