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再遇与相识 - 缘分的牵引
一周后,计算机系举办创新项目研讨会。苏晓薇本来不打算参加,但听说有几个业界大咖会来做分享,还是决定去听听看。
她到得稍晚,会场已经坐满了人。踮脚张望了半天,终于发现后排角落里还有一个空位。她小心翼翼地挤过去,却在看到邻座时愣住了——是林珩。
“好巧啊,”她压低声音打招呼,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我可以坐这里吗?”
林珩抬头,似乎也有些意外,但很快点头示意:“请便。”
苏晓薇坐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她专注地听着演讲,不时记笔记。某个嘉宾分享的内容特别精彩,她情不自禁地小声感叹:“这个思路太棒了!”
林珩侧目看了她一眼:“你理解了他的算法核心?”
“大概吧,”苏晓薇有点不好意思,“他用了一种改进的注意力机制来解决长序列依赖问题,虽然细节我还不太明白...”
令她惊讶的是,林珩开始耐心地解释起来:“本质上是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让模型能够同时关注到输入序列的不同位置...”
他的解释简洁而清晰,苏晓薇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谢谢你,比我自己看论文明白多了!”
研讨会中场休息时,苏晓薇鼓起勇气问林珩:“那个...上次你帮了我大忙,我的项目进展很顺利。真的不能给我个机会表示感谢吗?”
林珩看了看时间:“休息只有15分钟。”
“足够去咖啡厅买杯咖啡了!”苏晓薇眼睛一亮,“你喝什么?我请客!”
最终两人一起去了会场外的咖啡厅。苏晓薇得知林珩喜欢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忍不住吐槽:“哇,这么苦的咖啡,不愧是学霸的品味。”
林珩微微挑眉:“那你喝什么?”
“焦糖玛奇朵,extra糖浆,extra奶油!”苏晓薇笑嘻嘻地说,“生活已经够苦了,咖啡当然要甜一点。”
买完咖啡,两人站在窗边闲聊。苏晓薇发现,虽然林珩表面上依然冷静少言,但其实很乐意讨论技术问题,而且不会因为她问“幼稚”问题而不耐烦。
“我听说你已经收到好几家巨头的offer了?”苏晓薇好奇地问,“会去哪家呢?”
“还没决定。”林珩抿了口咖啡,“可能在硅谷和国内之间选择。”
“真厉害啊,”苏晓薇由衷感叹,“我要是能有你一半厉害就好了。”
林珩看着她:“你很有潜力。那个项目对大三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苏晓薇的脸一下子红了:“真的吗?谢谢夸奖!”她的笑容灿烂如阳光,梨涡深陷,眼睛弯成了月牙。
林珩的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几秒,然后看向别处。
研讨会结束后,苏晓薇正要离开,林珩却叫住了她:“下周有个小型的AI技术沙龙,来的都是业内专家,如果你感兴趣...”他递过来一张名片,“这是报名方式。”
苏晓薇接过名片,受宠若惊:“谢谢!我一定会去的!”
“到时候见。”林珩点点头,转身离开。
苏晓薇看着手中的名片,心里泛起一阵甜意。他这是...在邀请我吗?不对,应该只是顺便分享信息吧。但她还是忍不住开心,小心地将名片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