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令人意外的是,瑞王似乎更欣赏她了:“林姑娘果真与那些拘泥形式的文人不同,重神而不重形,实乃真性情!”

林薇内心哀嚎:王爷您误会大了!我是真的不懂啊!

压力与日俱增。林薇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甚至开始做噩梦,梦见自己在千秋雅集上出丑,全家问斩。

最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居然有“粉丝”了。京城中开始流传她的“诗句”,一些文人组成“林薇后援会”,收集她零散的作品片段,分析其中“深意”。甚至有贵女模仿她的穿衣风格。

这一切都让林薇更加恐慌——期待值越高,摔得越惨。

终于,宫中的正式请柬送到了林府。明黄的绢帛上,御笔亲书邀请林薇参加千秋雅集。

林远道和柳氏跪接圣旨,激动得热泪盈眶。起身后,柳氏紧紧握住林薇的手:“薇薇,家族复兴就靠你了!”

林薇看着父母期盼的面容,想起瑞王信任的眼神,再想想那些狂热的“粉丝”,只觉得天旋地转。

现在跑路还来得及吗?

第四章 风暴前夜

接到圣旨后的日子,对林薇而言如同凌迟。

林府门庭若市,各路亲戚、同僚纷纷来访,都想沾沾“才女”的光。林远道一扫往日颓唐,腰杆挺直了许多;柳氏忙着为林薇准备赴宴的服饰,恨不得将全部家当都砸进去。

“薇姐儿,你看这匹云锦如何?苏州新到的货,日光下会有流光呢!”

“这支点翠步摇是娘当年的嫁妆,配你那件水蓝襦裙正合适。”

“宫中规矩多,娘特意请了 retired 的嬷嬷来教你礼仪...”

林薇如同提线木偶,被摆弄着试衣、学礼、背宫规。每当她想说出真相,看到父母眼中久违的光彩,话就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她试图做最后挣扎,偷偷让丫鬟去买各种诗词典籍,妄想恶补一番。然而大晟王朝的文学体系与她所知略有不同,许多她熟悉的诗人根本不存在,而存在的那些她又对不上号。

更糟糕的是,她发现自己记忆中的诗句正在“消失”。越是紧张,越想不起来。有时半夜惊醒,拼命回忆某首诗的全文,却只能抓住几个支离破碎的词语。

“明月...明月什么来着?把酒...问青天?然后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好像不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又是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接下来是什么?”

林薇绝望地意识到,她的“金手指”不仅坑爹,还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苏婉儿又来了几次,每次都带着看似友善的请教。

“妹妹那日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妙极!不知出处为何?”苏婉儿笑吟吟问道。

林薇当时正为晚膳的油腻烦恼,脱口而出:“就是...形容一个人吃饱了饭后的状态...”

苏婉儿表情凝固了一瞬,随即恢复微笑:“原来如此,妹妹果然见解独到。”

林薇真想抽自己嘴巴。那是苏轼的诗啊!怎么又胡说八道!

最让她煎熬的是瑞王萧景禹。他似乎真把林薇视为红尘知己,常派人送些诗画珍品供她“赏鉴”,偶尔亲自来访,谈论文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