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裴雨薇脸色一变:“你…… 你这是胡言乱语!什么诗不诗的,我看你就是想拖延时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好一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知是哪位姑娘有如此才情?”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年轻男子走进来,面容清俊,手里还拿着一卷书。裴鑫依认出他 —— 这是书中的重要配角柳砚,前朝状元之子,因父亲遭诬陷被贬,如今落魄在相府附近开了家书铺,为人正直,后来还曾暗中帮助过原主。

柳砚走到裴鑫依面前,拱手道:“在下柳砚,不知姑娘方才所吟之诗,可是姑娘所作?”

裴鑫依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点头道:“正是小女所作。小女虽出身庶门,却也知礼义廉耻,断不会做偷窃之事。这首诗,既是叹养蚕人的辛苦,也是叹小女自身处境 —— 空有清白,却遭人诬陷,与那‘养蚕人’何异?”

柳砚眼中闪过赞赏,转向刘氏:“刘夫人,这位姑娘既有如此才情,想来也不屑做偷窃之事。依在下看,此事或许有误会,不如再查一查,免得冤枉了好人,也坏了相府的名声。”

刘氏本就忌惮柳砚的状元之子身份(怕他日后翻身报复),又被诗句和柳砚的话堵得说不出话,只能狠狠瞪了裴雨薇一眼,咬牙道:“罢了!今日就先饶了你!若是再让我发现你不安分,定不饶你!” 说完,带着人悻悻地走了。

裴雨薇不甘心地瞪了裴鑫依一眼,也跟着离开了。

房里终于安静下来,青竹抱着裴鑫依哭道:“小姐,您刚才太厉害了!那首诗说得真好!”

裴鑫依松了口气,对着柳砚拱手道:“多谢柳公子解围。”

柳砚笑着摇头:“是姑娘的才情救了自己。方才那首诗,意境深远,在下佩服。不知姑娘可否再吟几首?在下想记录下来,收录进书铺的诗集里。”

裴鑫依心里一动 —— 这是个好机会!若是能让柳砚把她的诗传播出去,不仅能提升名气,还能为自己找个靠山。她点头道:“公子若不嫌弃,小女便再吟几首。”

她清了清嗓子,吟出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吟了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柳砚听得眼睛发亮,赶紧拿出纸笔记录,一边记一边赞叹:“好诗!都是好诗!姑娘之才,不输男儿!”

裴鑫依知道,她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之路,从这几首唐诗开始,终于打开了一扇缝。

第二章 诗会崭露头角,打脸嫡姐

自从上次靠唐诗解围后,裴鑫依在相府的处境稍微好了些 —— 刘氏虽仍苛待她,却也不敢再轻易发卖她(怕柳砚追究),裴雨薇更是嫉妒得发狂,总想找机会打压她。

裴鑫依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只有真正掌握话语权,才能在相府站稳脚跟。她利用柳砚的书铺,陆续 “创作” 了几十首唐诗,从李白、杜甫到王维、白居易,涵盖了不同风格,柳砚将这些诗整理成册,取名《裴氏诗集》,放在书铺售卖,没想到竟大受欢迎,短短半个月,就卖出了上百本,裴鑫依的名字,也渐渐在京城的文人圈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