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古籍惊魂

1 楔子

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落得悄无声息。我站在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指尖还残留着那本古籍封皮的触感——某种异常柔软的皮革,历经百年仍诡异地保持着弹性。

《蠹鱼录》,书名普通得几乎刻意。若不是它在入库登记册上被特别标注为“疑有夹层”,恐怕也会如其他旧书一般,被归入浩如烟海的普通古籍之中,再无人问津。

我戴上白色棉质手套,小心地掀开封面。霉味混合着旧纸张特有的酸腐气息扑面而来。就在扉页与内页的接缝处,一道极细微的凸起引起了我的注意。用镊子轻轻拨开,一层薄如蝉翼的衬纸下,竟藏着一页对折的纸笺。

纸色暗黄,墨迹深褐如凝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楷,笔迹时而工整时而狂乱,仿佛书写者正经历着极大的情绪波动。最令人心悸的是纸笺边缘那些深褐色的喷溅状斑点——像极了干涸的血迹。

开篇第一句便攫住了我的呼吸:

“若有人得见此书,吾命必已休矣。凶手就在我们之中,而真相,藏在字里行间...”

我的指尖微微发颤。作为修复师,我见过无数古籍,却从未遭遇如此直击心灵的死亡预告。窗外,雪越下越大了。

我叫沈聿明,在省图书馆古籍部工作已有七年。日常是与虫蛀、霉斑、脆化的纸张打交道,生活平静得近乎凝滞。直到那个雪天,《蠹鱼录》被送来。

送书人是位年轻女子,自称林薇,民国藏书家林嗣渊的后人。她说这本书是整理祖宅时在密室铁盒中发现的,家族中无人知晓其来历。女子神色仓皇,交书时指尖冰凉,仿佛递出的是一件不祥之物。

“祖父临终前说,这本书会杀人。”她留下这句话便匆匆离去,连收据都未索取。

起初我只当是危言耸听。古籍往往承载着各种传说,大多是无稽之谈。但当我真正开始修复时,却感到了某种异样。

修复室的灯光总是偏冷色调,照在那册薄薄的线装书上。书皮是某种暗红色的皮革,触手异常柔软,甚至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体温感。内页纸张脆化严重,但奇怪的是,所有蛀痕都巧妙地避开了文字部分,仿佛蠹虫也不敢亵渎其中的内容。

我用竹起子小心分离书页时,总觉背后似有视线凝视。回头望去,只有一排排沉默的书架投下幢幢黑影。或许是太累了,我想。

直到发现那页血书。

字迹是用一种特殊的墨水书写,时隔多年仍清晰可辨。内容令人惊悚:

“...十日之内,我们都会死。赵第一个,溺毙于砚池;钱第二个,悬梁于书阁;孙第三个,焚身于烛台;李第四个,剖心于剑阁。而我,周轶,将是最后一个。凶手伪装成自杀,但我知道,是他回来了——为了那件东西。”

文字在此中断,下方是大片喷溅状褐斑。翻过纸背,还有一行小字,墨色较新:

“线索在《尔雅》释天第八,方位依星图而定。”

我坐在灯下,浑身发冷。这分明是一份来自过去的死亡预告。赵钱孙李周——这些姓氏如此普通,却又如此真实。是虚构的恐吓,还是真实发生的命案?

职业操守告诉我应该立即上报,但某种更深层的冲动按下了这个念头。这些文字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那个“他”是谁?那件“东西”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