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麦浪在晨风中起伏,金色的穗尖沾着露水,在初升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林小麦站在田埂上,眯着眼睛望向远处那条蜿蜒的土路,手里紧紧攥着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她把通知书贴在胸口,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鼓点一样有力。
“麦子!回家吃饭了!”母亲的声音从村头传来。
小麦转身,赤脚踩在湿润的泥土上,二十年来,这片土地孕育了她,如今她将要离开它,去往那座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城市。
“妈,我考上了!”她一进门就喊道,把通知书摊在简陋的木桌上。
父亲凑过来,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通知书的纸张,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珍宝。母亲在围裙上擦着手,眼圈微微发红。
“咱家终于出大学生了。”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就是学费...”
“我有暑假打工攒的钱,而且学校说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小麦急忙说,“我还可以兼职。”
母亲叹了口气:“北京那么大,你一个人...”
“我能照顾好自己。”小麦坚定地说。
九月的北京,喧嚣而陌生。小麦站在农业大学门口,望着高耸的教学楼和来来往往的学生,她攥着背包带子,感觉自己像一粒被风吹到异地的麦种。
大学第一年,小麦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兼职上。她在食堂打工,周末去做家教,晚上则在图书馆学习到闭馆。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城市的生活节奏和人际交往让她感到吃力。同学们讨论的电影、明星、品牌,她一概不知;他们去的餐厅、商场,她从未踏足。
直到大二那年春天,一场学术讲座改变了她的生活。
那天,学校请来了著名农业企业“嘉禾集团”的CEO做演讲。小麦早早来到礼堂,抢到了第一排的位置。她没想到,嘉禾集团的继承人陆泽宇也会来,就坐在她旁边。
讲座中途,演讲者提到现代农业技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替代,小麦突然举手站了起来。
“对不起,我认为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她的声音有些发抖,但目光坚定,“技术再先进,也不能代替农民对土地的理解和感情。我父亲能通过触摸土壤就知道该种什么,能通过观察云彩预测天气,这种世代传承的智慧,不应该被简单地视为‘落后’。”
礼堂里一片寂静,然后响起零星掌声,最后汇成一片。演讲结束后,陆泽宇拦住了正要离开的小麦。
“你的观点很特别,”他说,眼睛里闪着感兴趣的光,“我是陆泽宇,我爸是演讲者。”他自嘲地笑了笑,“说实话,我从没听过有人敢这么当面反驳他。”
小麦的脸一下子红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
“不,你说得对。”陆泽宇真诚地说,“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确实容易忽略土地本身的声音。有兴趣参观我们的实验农场吗?”
就这样,一段看似不可能的缘分开始了。
陆泽宇和小麦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从小接受精英教育,开着跑车,住在俯瞰CBD的顶层公寓;她是农村姑娘,靠着助学贷款和兼职度过大学生活,最珍贵的财产是一部用了三年的二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