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连忙点头。
老人的表情复杂地变化了一下,严厉的神色稍稍缓和。
“你奶奶她……是个不一样的人。”
他声音低沉了些,
“这片墓地边的蒲公英,最早就是她一棵棵种下的。
war (战乱)刚结束那会儿,她就来了,
说这地方安静,地好,能‘留住声音’。”
“留住声音?”小夜的心猛地一跳。
“嗯。她说地下有种……嗯……叫‘琉璃芯’的石头,
能存下人说话的声音。
种上蒲公英,它们的根能缠住这些石头,
等风来了,就能把存着的旧话带出去。”
守墓人说着这些在他看来有些“玄乎”的话,
语气却并没有嘲讽,反而带着一种奇特的尊重。“
我那时觉得她疯了。
但她坚持了一年又一年,还真把她等的人等回来了。”
他顿了顿,看着小夜:
“所以你说你看蒲公英,我信。
但晚上不准再来了,不安全,也……不敬。”
“那发光的是琉璃芯吗?”小夜急切地问。
“也许吧。你奶奶说是。”
老人提起水桶,“快回去吧。”
他转身走了,留下小夜独自站在原地,内心波涛汹涌。
第六章:日记里的烽火岁月
小夜冲回老宅,再次翻开了祖母的日记。
有了守墓人提供的“琉璃芯”、“储存声音”、
“战乱”这些关键词,日记里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符号和词句,
忽然间拥有了全新的意义!
那些画着的蒲公英旁边标注的“弱”、“强”、“新植”,
很可能指的是信号强度或新种植的区域。“
向日葵:东边,安全”——“向日葵”是代号!
她快速翻阅,发现“向日葵”出现的频率很高,
常常伴随着“安”、“盼归”、“念”等字眼。
这极有可能指的是祖父!
在一页纸张明显更粗糙、字迹也更潦草的日记里,
她看到了不同的内容。
日期模糊,但旁边画了一朵薄荷,叶片上滴着红色的点(受伤?)。
“炮声震得耳朵嗡嗡响,
好多天听不清了……但地底的‘琉璃’似乎更活跃了
……必须把消息传出去……‘向日葵’一定还在东边……”
小夜轻轻抚过那行字。
原来祖母的听力损伤,源于战时的爆炸声。
而她却在几乎失聪的情况下,
凭借着对地底“琉璃芯”的信念,坚持向外传递着消息。
她继续翻页,心跳再次加速。
她看到了熟悉的词!
在一页角落画着晾衣绳图案的日记上,
写着:“……新果酱甚好,藏于二格,待‘向日葵’归共尝……”
“晾衣绳”是祖母用的一个标记符号!“
二格”指的是藏东西的地方!而“杏子酱”,
就是那条讯息里提到的关键物品!
所有的碎片在这一刻拼凑了起来。
祖母并非自言自语,她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
记录和发送着“电报”。
而那条关于“晾衣绳”和“杏子酱”的讯息,
很可能是她在很久以前储存进“琉璃芯”里的,
如今被蒲公英的网络再次播放了出来!
这是一封来自过去、来自祖母的,延迟了许久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