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插腰站着,理直气壮地说:“凭什么?凭我是你妈!我和你爸生你养你一场,花你一点钱怎么了?你都长这么大了,不该报答吗?”
“我作为你们的女儿,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无可厚非,这是应该的。可是我赚的钱凭什么要拿去给弟弟买车?这个我不能接受!”
父亲猛地站起来,语气严厉:“你不接受也得接受!车买都买了,还说什么?”
这一刻,关小溪感觉自己的心被彻底撕裂了。她看着父母理直气壮的脸,突然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他們眼中,她从来不是平等的家庭成员,而是一个投资产品,一个可以不断提取资源的储蓄罐。
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但她没有擦拭,任由它们肆意流淌。
“好,好,我明白了。”她低声说,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和心寒,“从今以后,我不会再给你们一分钱。你们就守着你们的宝贝儿子过吧!”
说完,她转身冲出院子,连行李都没拿。身后传来母亲的呼喊:“小溪!你去哪?面都快做好了!”
但她没有回头,径直向村口走去。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就像她心中那道再也无法愈合的伤口。
第三章 真相的重量
关小溪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泪水模糊了视线。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金灿灿的,却温暖不了她冰凉的心。
她想起大学报到那天,父母送她到县城汽车站。母亲塞给她一包煮鸡蛋和两百元钱,嘱咐道:“小溪,到了大城市省着点花,家里困难,你弟弟以后上学也要用钱。”
父亲则沉默地站在一旁,最后只说了一句:“好好读书。”
大学四年,她靠助学贷款和打工完成学业。每个月家里寄来的生活费少得可怜,她不得不做两份家教和一份餐厅零工才能维持生活。即使这样,每逢弟弟要交补习费、买参考书、换新手机,父母还是会打电话向她“求助”。
“小溪啊,你那边能不能省点?你弟弟这个补习班很重要,老师说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她总是咬牙省下来,哪怕意味着连续吃一个月的馒头咸菜。
毕业后,她以为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了。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她激动地计划着买一台新笔记本电脑——那台大学用了四年的二手电脑已经卡顿得厉害。但就在那天晚上,母亲打来电话:“小溪啊,你弟弟考上大学了,要买手机电脑,还要交学费,家里实在拿不出...”
结果,她给家里寄去了大半个月工资,自己的旧电脑又坚持了半年。
四年来,类似的事情不断重演。弟弟的学费、生活费、恋爱经费,甚至玩游戏充值的钱,父母都会以各种理由向她伸手。她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父母的女儿,而是弟弟的提款机。
但这次完全不同。他们竟然用父亲的“重病”来骗她,骗走了她整整十万元,还让她背上了预支工资的债务!
“关小溪?”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身,看见初中同学王娟骑着电动车停在不远处。王娟是村里少数没外出打工的女孩,现在在镇上小学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