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跨越时空的凝望
天安门广场上空,红旗猎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整齐划一的受阅部队身上,也洒在天安门城楼前那一排特殊的“观众”身上。
他们是来自不同年代的先烈——有穿着破旧军装、胸前别着铜质奖章的抗战老兵,有穿着志愿军军装、袖口还带着补丁的战士,有戴着八角帽、腰间别着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还有穿着蓝灰色工装、脸上带着煤灰的建设时期工人……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有些透明,却眼神灼灼,紧紧盯着广场上的一切。
“这……这是哪儿?”一位留着络腮胡、身上还带着弹片伤痕的抗战老兵揉了揉眼睛,他记得自己明明倒在了台儿庄的战壕里,眼前的景象却如此陌生又震撼。
旁边,一位梳着两条麻花辫、穿着护士服的女战士轻声说:“班长,你看那面红旗,还有那些整齐的队伍……这好像是阅兵?”她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卫生员,牺牲时才十九岁。
第二章:钢铁洪流的震撼
当轰鸣的引擎声由远及近,一列列现代化的坦克、装甲车组成的钢铁洪流驶过长安街时,先烈们的呼吸都屏住了。
“我的天……这坦克,比我们当年的‘铁疙瘩’强太多了!”一位经历过解放战争的坦克兵抚摸着自己的“虚拟”脸颊,眼中满是惊叹。他当年开的坦克,还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性能落后,故障频发。而眼前的坦克,涂装精良,火力强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还有那些导弹车,”一位曾在戈壁滩上参与过早期导弹试验的科研人员激动得浑身颤抖,“我们当年搞导弹,条件艰苦得很,吃的是沙子拌饭,住的是地窝子。可现在……这些导弹,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有人敢轻易欺负我们了!”
第三章:空中梯队的轰鸣
战机的轰鸣声撕裂长空,数十架战机组成各种编队,拉着彩烟掠过天安门上空。
一位曾经驾驶着老式螺旋桨飞机与敌机周旋的空军飞行员仰起头,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我们当年开的飞机,很多都是外国淘汰的旧货,飞着飞着就可能出故障。可现在……你看那些战机,多漂亮,多威武!我们的空军,终于强大起来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那是属于飞行员的骄傲与感慨。
旁边,一位女飞行员烈士——她是我国早期为数不多的女飞行员之一,在一次训练中牺牲——眼中闪烁着光芒:“真好……真希望能亲自驾驶一次这样的战机,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四章:徒步方阵的威严
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传来,受阅官兵迈着整齐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每一步都踏在先烈们的心上。
“好!好!好!”一位参加过多次战役的老将军连连赞叹,“这精气神,这纪律性,有我们当年的风范!不,比我们当年还要好!我们的军队,后继有人啊!”他想起了自己带过的兵,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年轻人,如今,他们的精神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得到了传承。
一位来自“狼牙山五壮士”所在部队的后代先烈(以先烈视角融合传承),看着手中钢枪锃亮、步伐如山的战士们,喃喃道:“班长,副班长,你们看……我们的部队,越来越强了。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