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看吧,出头的椽子先烂。

枪打出头鸟。

你爬得那么快,终究是要摔下来的。

张兰抱着胳膊,居高临下地欣赏着这一切。

她在等唐樱崩溃,等她质问,等她哭闹。

她甚至连应对的说辞都想好了。

“这是台里的决定,你跟我闹有什么用?”

“年轻人要服从组织安排!”

“不想干就滚蛋!”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

唐樱平静地拿起调岗通知,细细看了一遍,“好的,我知道。”

“资料在哪里交接?”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说什么?

好的?

她就这么接受了?

连张兰都愣住了。

她准备好的一肚子刻薄话,就这么硬生生地卡在了喉咙里,不上不下。

那感觉,就像是卯足了劲儿的一拳,结果却打在了一团棉花上。

不,比打在棉花上还难受。

是打空了。

人家根本没把她的重拳当回事。

“唐樱!你过来一下!”

主编办公室的门开了,李然黑着脸站在门口。

他显然是刚得到消息,气得额角青筋都蹦了起来。

唐樱走进去,门一关上,李然脸上那股子火气,瞬间就变成了歉意和无奈。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给她倒了杯水。

“小唐,这事……委屈你了。”

他揉着眉心,一脸的疲惫。

“是上面的意思,我……我也没办法。”

他看着唐樱,眼里满是惋惜。

多好的苗子啊。

有才华,有灵气,还有一副好心肠。

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台里的顶梁柱。

可惜了。

“你先忍一忍,别冲动辞职。”李然劝道,“这阵风头过去了,我再想办法,看能不能把你调回来。”

他说得自己都没什么底气。

唐樱看着他,心里划过一丝暖流。

她知道,李然是真心为她好。

在这种时候,还肯为她说话,担着风险,这份情谊,很难得。

“李主编,您别为我担心。”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李然:“什么?”

“我正好也想尝试一下新的节目类型。”唐樱的眼睛亮晶晶的,闪烁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光,“故事类节目,我还没做过呢。这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李然看着她脸上真诚的表情,一时竟分不清她是在自我安慰,还是真的这么想。

他张了张嘴,最后只化作一声更沉重的叹息。

“你……唉,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从主编办公室出来,唐樱去了台里的资料室。

资料室在走廊尽头,唐樱跟管理员打了声招呼,报上了《午夜故事会》的名字。

管理员是个快退休的老大爷,他推了推老花镜,在登记簿上翻了半天,才从最底下的一个角落里,拖出一个积满灰尘的铁皮箱。

“喏,都在这儿了。”

唐樱道了声谢,打开了箱子,入鼻是一股浓重的霉味。

里面的资料少得可怜。

几盘录音带,几本薄薄的节目记录,还有一沓听众反馈表。

唐樱先拿起那些反馈表。

几乎全是空白。

偶尔有几张写了字的,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已收听”。

这个节目的收听率,果然是无限趋近于零。

她又翻开节目记录。

上面潦草地记录着每一期的故事梗概。

【张家老宅半夜鬼哭】

【荒山古庙里的绣花鞋】

【过路司机遇到的红衣女人】

全都是些老掉牙的民间鬼故事,毫无新意。

唐樱戴上耳机,将一盘录音带放进播放机里。

一个有气无力的男声传了出来,照本宣科地念着稿子,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比故事本身还催眠。

唐樱按下了快进键。

她一连听了好几期,都是如此。

敷衍,潦草,纯粹是在混时长。

难怪没人听。

在箱子的最底下,她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

应该是前任主播留下的交接笔记。

唐樱翻开。

扉页上,用圆珠笔写着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

【傻子才接这破烂活儿!】

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气。

唐樱笑了笑,继续往后翻。

终于,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她看到了一段相对有价值的记录。

【听这节目的,都是些什么人】

【开夜班长途车的司机,天不亮就要去批发市场拉货的菜贩子,还有凌晨起来扫大街的环卫工。】

【一群睁眼就为三餐奔命的苦哈哈,没文化,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

【你跟他们讲什么人生哲理,谈什么文学艺术?他们听得懂吗?】

【随便找点鬼故事念叨念叨,给他们提提神,别开车睡着了就行。】

【混满一个钟头,下班睡觉,这才是正经事。】

字里行间,充满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鄙夷。

唐樱的指尖,轻轻地划过那几行字。

司机,菜贩,环卫工……

这些被定义为“没文化”的群体,这些在凌晨四点的城市里,用自己的汗水支撑着这座城市运转的人们。

他们,真的不需要慰藉吗?

他们,真的听不懂好故事吗?

不。

唐樱的脑子里,瞬间浮现出无数张鲜活的脸。

是深夜服务区里,那个就着一瓶凉水啃干馒头的长途司机,满眼疲惫却不敢合眼。

是在凌晨的菜市场里,那个借着昏暗灯光,把一块块毛票仔细抚平的菜贩大婶,手指粗糙,布满裂口。

是天还没亮,就已经在寒风中挥动扫帚的环卫工,橘色的身影在路灯下被拉得好长好长……

上一世,她从底层爬起,见过太多这样的人。

他们不是听不懂,而是根本没人愿意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讲一个能走进他们心里的故事。

你念徐志摩,他们当然没反应。

但你若是讲一个关于等待与归家的故事,那个长途司机,会不会在方向盘后红了眼眶?

你若是讲一个关于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却依然想给孩子买根糖葫芦的故事,那个菜贩大婶,会不会感同身受?

越是辛苦劳作的人,内心深处,越是渴望着精神的食粮。

在那个万籁俱寂的时刻,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对他们而言,或许就是唯一的陪伴。

是驱散孤独和疲惫的,一束微光。

一个巨大的,未被开垦的宝藏,展现在唐樱的面前。

所有人都认为的垃圾时段,在她看来,却是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

唐樱合上了笔记本。

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一抹自信的微笑,在她嘴角缓缓勾起。

天亮之前,她要去见见,她“真正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