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陈磊拿着王建国画的草图,把原来的大车间隔成三个区域:600平方米的饲养区,30平方米的隔离栏,还有15平方米的消毒通道。最让他头疼的是粪污处理,环评要求必须建防渗、防雨、防溢流的储粪场。他在砖厂后面的荒坡上挖了个300立方米的池子,光做防渗层就用了8吨水泥,花掉3.6万元。看着这笔支出,他默默删掉了手机里购物车中那双看中已久的运动鞋。

2020年冬至那天,牛舍主体终于完工。陈磊在空荡荡的牛舍里铺了一层干草,蹲在饲料槽前吃了一碗泡面。手机里传来银行催还第一个月利息的短信,1462.5元。他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呼出一口白气,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养牛和做人一样,得脚踏实地,急不来。"

2 病牛危机与资金链断裂

春节刚过,陈磊就揣着仅剩的12万元去了山东菏泽的肉牛交易市场。出发前,王建国反复叮嘱他要买400-500斤的健康犊牛,最好选西门塔尔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但在市场里,一个个"牛市老油条"给了他不同的建议。

"小陈,买牛不能光看重量,得看牙口。"一个操着本地口音的牛贩子掀开牛嘴,"你看这颗门牙,磨损成这样,说是10个月,实际得有18个月了。"另一个卖家则推荐他买刚断奶的小牛,"便宜!每头比大的省3000,养到出栏利润更高。"

陈磊最终被一个自称"养殖场直供"的年轻人说动了。对方承诺所有牛都做过口蹄疫和胸膜肺炎疫苗,每头牛6800元,比市场均价低500元。"你看这牛犊多精神,回家喂两个月就能长到600斤。"年轻人拍着胸脯保证,还出示了盖着红章的检疫合格证明。陈磊一次性买了15头,加上运输费8000元,总共花了102000元。

当卡车把牛卸到新牛舍时,问题开始暴露。有3头牛下车时腿软站不稳,还有2头不停咳嗽,鼻镜干燥得像砂纸。陈磊按照卖家教的方法,给每头牛喂了驱虫药,但情况越来越糟。三天后,一头小牛开始腹泻,粪便里带着血丝。他赶紧联系卖家,对方却推脱说"运输应激反应,喂点土霉素就好"。

王建国赶来查看后,脸色凝重:"这哪是应激反应?你看这体温都40度了,咳嗽带脓痰,八成是支气管肺炎。"他指着牛犊的眼睛,"结膜充血,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典型的感染症状。"兽医站的检测结果证实了猜测,15头牛中有8头携带致病菌,需要立刻隔离治疗 。

治疗费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青霉素300万单位的针剂每支8元,一头牛每天要打2支;链霉素更贵,150万单位的每支12元,配合氨基比林注射液使用,每天开销超过200元。最让陈磊揪心的是,一头体质最弱的小牛在第五天凌晨死了。当他和雇来的老乡一起把牛尸抬去无害化处理池时,太阳刚升起来,牛舍的栏杆上还挂着凝结的霜花。

"这些牛大概率是病牛淘汰下来的。"王建国帮他分析,"检疫证明可能是伪造的,你没看编号都模糊不清吗?"陈磊这才想起交易时没仔细核对证明上的耳标编号,更没要求做实验室检测。当他带着当地畜牧部门的协查函回到菏泽时,那个年轻人早已不见踪影,所谓的"养殖场"其实是个临时搭建的中转站。报警后,警方说这属于合同纠纷,需要去法院起诉,但光是律师费就要1.5万,还不一定能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