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霓虹下的相遇
被背叛的痛苦像潮水般淹没了苏晚。她请了三天假,把自己关在 15 平米的出租屋,直到房东发来催租短信才惊醒。镜子里的女人面色青灰,眼下乌青像烟熏妆。她灌下整瓶冰可乐,打开招聘网站,投出的第 12 份简历是风启科技 —— 那个以 "用户体验至上" 闻名的新锐公司。
上海国际互联网峰会的下午场,苏晚缩在最后一排记笔记。当主讲人提到 "陌生人社交破冰率低于 3%" 时,她条件反射写下:"LBS + 兴趣标签双维度匹配,结合 24 小时动态时效机制......"
"这个思路很有趣。" 低沉的男声在身后响起。苏晚回头,撞进一双深褐色眼眸,男人穿着深灰衬衫,袖口卷到手肘,百达翡丽腕表的蓝钢指针指向三点一刻。他指着她笔记本上的草图:"考虑过加入场景化破冰吗?比如用户在同一场展览时,系统自动推送附近兴趣匹配者。"
苏晚心跳骤停 —— 这是她在 "星途" 早期方案里提过的,被李蔓以 "开发成本过高" 否决的创意。"您是......"
"陆泽宇,风启科技。" 男人递过名片,指尖带着薄荷烟味,"我们在做 Z 世代社交产品,明天上午十点,来公司聊聊?"
风启科技的办公室在一栋 LOFT 写字楼,开放式空间里,员工踩着滑板车送文件,白板上贴满用户便利贴。陆泽宇推来一整箱用户访谈录像带:"这是我们半年的调研,发现年轻人讨厌算法推荐,却渴望真实连接。" 他播放第 47 号录像,画面里大学生说:"朋友圈像职场秀场,我只想找个地方说真的累了。"
苏晚突然开口:"我想做一款 ' 反完美 ' 的社交 APP—— 没有美颜滤镜,动态 24 小时消失,用户只能分享当下真实状态。" 她在白板上画下原型:"首页叫 ' 附近的微光 ',基于 LBS 但隐藏精确位置;' 兴趣小组 ' 用 AI 推荐小众圈层;还有 ' 树洞 ' 功能,用户可以匿名倾诉......"
陆泽宇看着她飞扬的眉眼,突然笑了:"预算无上限,团队你自己挑。" 他推来一份录用通知书,"风启科技需要你这样的产品经理。"
第四章:技术攻坚的日与夜
"微光" 内测前夜,技术部爆发第一次内战。开发组长王工拍碎第三块键盘:"没有美颜功能?用户会疯的!" 显示器蓝光映着他通红的眼睛,"留存率掉了算谁的?"
"算我的。" 苏晚把用户调研报告拍在桌上,"72% 的受访者讨厌过度美化,68% 希望看到真实内容。" 她调出数据图表,"我们要的不是所有人,是那些接受不完美的用户。"
"胡闹!" 王工摔门而出。陆泽宇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捏着半杯冷咖啡:"按苏晚的方案做。" 他看向技术团队,"数据不好我承担责任,扣我绩效。"
那周的技术攻坚,苏晚带着三个应届生连轴转。数据分析专员林晓用 Python 跑出用户行为热力图,发现凌晨两点的 "深夜树洞" 访问量最高;交互设计师陈默把加载页面设计成小火柴人动画,配文 "你的微光正在赶来";实习生小周写出分布式缓存架构的第一版代码时,键盘缝隙里还沾着泡面渣。
上线当晚,服务器突然崩溃。监控屏幕显示同时在线人数突破 10 万,数据库响应延迟 12 秒。苏晚抓起备用服务器钥匙冲向机房,暴雨在伞面砸出凹痕。推开机房门,陆泽宇正跪在机柜前插拔网线,白衬衫下摆洇着机油:"Redis 集群崩了,小周在写弹性扩容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