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消失的秒针
陆宇是在一个周三的下午,第一次确切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不是比喻意义上的光阴似箭,而是物理意义上的、可以被精准感知的“减少”。
他正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数字时钟,处理一份冗长乏味的报表。16:29:47,48,49……就在秒针即将跳向50的那一刻,他的心脏猛地、突兀地漏跳了一拍。不是心悸,而是一种极其诡异的“空洞感”,仿佛有人用冰冷的勺子,在他胸腔里最核心的位置,舀走了一小块存在。
与此同时,他眼前的数字猛地一跳——不是50,而是直接变成了16:29:51。
丢失了两秒。
陆宇眨了眨眼,晃了晃因加班而昏沉的头,以为是眼花了或是系统卡顿。他揉了揉太阳穴,继续工作,试图将那瞬间的不适归咎于睡眠不足和咖啡因过量。
但那种被“舀走”了什么的空洞感,却若有若无地萦绕着他,带着一丝冰冷的余悸。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丢失”变得频繁起来。有时是在等电梯时,楼层数字的变幻会出现难以理解的跳跃;有时是手机播放的视频,会毫无缓冲障碍地突然跳过几个帧画面;最让他不安的是,他发现自己手表的那根细长秒针,偶尔会在他凝视时,进行一次微小却清晰的颤跳,仿佛挣脱了某种束缚,艰难地多移动一格,而与此同时,他总会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和难以言喻的疲惫感,像是被迫进行了一次短促的剧烈奔跑。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精神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他去看了医生,做了全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医生建议他休假,放松心情。
休假在家,情况并未好转。那种“被窃取”的感觉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个人化。
直到那个清晨。他在浴室刮胡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水滴顺着脸颊滑落,下巴涂满了白色泡沫。忽然,那种熟悉的空洞感再次袭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强烈。他甚至仿佛听到了一声极细微的、类似于磁带绞带般的“呲啦”声。
眩晕过后,他定睛看向镜子。
镜中的他,下巴上的剃须泡沫似乎瞬间干涸了一小块,一道细微的、刚刚渗出血珠的划痕,凭空出现在了他的皮肤上。
就好像……有人在他“丢失”的那一瞬间,拿着他的剃须刀,笨拙地替他刮了一下胡子,并划伤了他。
一股寒意从脊椎窜升,瞬间冰封了他的四肢百骸。
他不是累了。 他不是疯了。 有什么东西,正在窃取他的时间。不仅仅是抽象的时间,而是他生命历程中的具体片段!
第二章:他人的盈余
恐惧攫住了陆宇。他开始疯狂地记录每一次“丢失”。他用手机秒表,用专业的时间记录软件,甚至借来了高精度的原子钟APP。记录的结果令人绝望:丢失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但频率在缓慢增加,每次丢失的“时长”也从最初的1-2秒,逐渐延长到3秒,5秒……
他的人生,正在被看不见的小偷,一帧一帧地偷走。
他变得神经质,不敢再看任何钟表,对任何微小的跳跃和卡顿都反应过度。他迅速消瘦,眼窝深陷,整个人笼罩在一层焦虑和恐惧的灰雾里。
就在他几乎要被这种无形的折磨逼疯时,他注意到了另一个现象——他身边的人,似乎正变得……格外“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