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景行一听,激动的一拍大腿。

“好!好诗!好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周围的秀才学子也忍不住发出惊呼,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多么质朴而又值得人警醒的诗句啊,这一听就是过来人的口吻,

李景行深呼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对着张少离亲昵道。

“小少离啊,此前我还不信你说得祖父托梦之语,但现在是不得不信了啊,若作者不是一个头发花白,且郁郁不得志的老学子,怕是说不出这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

听着教谕大人的感叹,周围那些从头看到尾的学子,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认为教谕大人说得对,

在没听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之前,

他们觉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诗完全是以教育人的口吻创作出来的,

可如今有了后来的这句,那先头的那句就不像是在教育人,反倒也有了过来人在感叹没有早些努力进学那意思了。

特别是那些个上了年岁的学子,在听过之后,不由落下了悔恨的泪水,

并在悔恨中,思考着今天哺食吃什么的重大问题。

张少离扫视了一眼四周,将众人脸上的惊叹神色尽收眼底,他转而继续对李景行问道。

“教谕大人,其实这劝学诗还有一首,还要小子继续读给您听吗?”

还……还有?

李景行一听这话,本来在抚须感叹的右手一个用力,差点没把自己胡子给扯下来,他虽疼的龇牙咧嘴,但还是忍着疼赶忙向张少离催促道。

“快,快念,此等好诗,老夫就算一连听你读上个三天三夜都愿意。”

张少离闻言,嘴角微不可察的勾了勾,

小样,看小爷钓不死你个老学究!

“咳咳!”

张少离清了清嗓子,再次作出了小大人负手而立的做派。

装杯,

就得如此,

不然怎么体现出好诗的逼格。

摆好装杯的姿势后,张少离又一次高声朗诵道。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此诗一出,李景行这年过半百的老头子,竟当着一众学子的面,激动到用力的挥了一下他的干巴老拳。

“嘶,这首劝学诗写的实在是太雅了,莫惜金衣惜光阴,莫待无花空折枝,世上竟有人能写出如此写意典雅的劝学诗,老夫我真是佩服之至啊。”

李景行感叹着,视线朝着四周学子扫去,最终心念一动,目光落在了张鼎豹的身上。

“仁才啊,你可知晓你侄儿所读这首劝学诗的诗意啊。”

张鼎豹此刻还沉浸在对“傻子”侄儿的震惊之中,面对李景行的问题,他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于是赶忙作揖道。

“还请李先生赐教。”

李景行闻言脸上一僵,看向张鼎豹的眼神化作无语,

他之所以从一众围观学子中点出张鼎豹,那是看在张少离的面子上,给对方一个露脸的机会,

结果没成想这张鼎豹竟是个憨的,

没脑子的回了他一句“赐教”,

老夫赐你奶奶个腿!

李景行轻叹一声,目光转向张少离,慈爱的开口道。

“小少离啊,你知道你刚才所念这首诗的诗意吗?”

“回教谕大人的话,小子知道。”

张少离大声回应,小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色。

一看张少离这小模样,李景行就喜欢的紧,恨不得眼前这钟灵毓秀的小娃娃能是他的亲孙子。

听张少离说自己知晓诗意,他便忍不住继续道。

“那就命你为老夫以及一众县学学子,解释解释这首诗的诗意如何?”

“教谕大人还有各位秀才相公想听小子解释?”张少离视线看向四周反问。

结果一众学子淡笑着颔首,李景行更是第一时间回应。

“既然如此妙语是你带到世上来的,我等确想听听你的解释。”

张少乾展露笑颜,轻颔少首同意下来。

“那好吧,就当是教谕大人还有各位秀才相公考校小子了。”

李景行挑了挑眉,

惊叹张少离小小年纪,竟然还知道谦尊而光的道理,

当真是个早慧的小娃娃,不禁对张少离的好印象更上了一层楼。

众人静默,视线全都落在张少离的身上,静待其阐述诗意。

张少离也不露怯,当即大胆解释起来。

“此诗第一句的意思是劝学子不要吝惜华贵的金线衣裳,意指人莫要沉溺于那些华贵的事物之中,第二句的意思则是劝学子珍惜青春年少的光阴,

所以此诗前两句相结合的意思就是,无形的时间远比有形的物质珍贵,人切莫在年少时被花花世界障叶遮目,要珍惜最富活力的少年时光,将光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

随着张少离的解释出口,在场者皆是神色一肃,对这两句诗的诗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李景行更是目光灼灼的看着张少离。

“小少离说得妙极,老夫只是让你浅显的解释一下诗意,没想到你解释的鞭辟入里,好,实在是好哇。”

夸耀之后,李景行则好奇的追问了一句。

“小少离,不知这诗意是否也是梦中你祖父教授给你的?”

张少离笑着颔首。

“是的,不然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懂这么了不得的大道理。”

闻言,李景行也没有失望,反而微微松了口气,

若是张少离回答是其自身所解,那才真的吓人,智多近妖存在于小说话本之中可以,若真临于现实,难免发生慧极必伤的事情。

李景行轻颔苍首,甚是满意道。

“哪怕不是你所解,但你能将这大段诗意牢牢记在心中,那也是极聪慧的孩子,既然都解了两句,后两句也快说说吧。”

张少离点点小脑袋,继续解释道。

“第三句的诗意是当鲜花盛开可折时,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折取,表面是摘花行为,实喻把握机遇、奋力作为,劝诫学子早日折桂,一举成名。

第四句的诗意则是不要等到花谢后,徒然对着空枝叹息,这是在说虚度光阴的后果,也是对那些正在浪费时间之学子的警告。

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要时刻珍惜时光,唯有如此,等到机会近在眼前时,才能够准确把握住机会,否则一旦机会流逝,那等待学子的便是繁华落尽的枯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