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日下午,沈墨准时出现在咖啡厅。推门而入时,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江屿。

“明轩临时有社团活动,来不了。”江屿解释道,面前摆着两杯咖啡,“我替他上了。”

沈墨皱眉:“那他应该提前告诉我,我可以安排别的工作。”

“费用照付。”江屿将其中一杯咖啡推向沈墨,“这是赔礼。”

沈墨站在原地,没有坐下:“如果是这样,我没必要留在这里。”

“就当是陪我喝杯咖啡。”江屿语气轻松,但眼神里有一丝沈墨看不懂的情绪,“老同学叙叙旧。”

沈墨最终还是坐下了,但他没有碰那杯咖啡:“我们之间没什么旧可叙。”

“别这么冷漠嘛。”江屿向前倾身,“我很好奇,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如你所见,读书,打工,生存。”沈墨简洁地回答。

“ Survival(生存).”江屿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品味这个词的意味,“你知道吗,高中时我就很佩服你。”

沈墨有些意外,但没有表现出来。

“那时候所有人都忙着讨好老师、攀比家世,只有你,永远独来独往,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江屿继续说,“你就像一座孤岛,自成一体。”

“如果你是想用这些话来拉近距离,大可不必。”沈墨平静地说,“我们不是朋友,以后也不会是。”

江屿笑了,不是讽刺的笑,而是带着某种欣赏:“你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江屿问了许多关于沈墨大学生活的问题。沈墨大多简短回答,但他发现江屿很擅长引导对话,不知不觉间,他竟然比平时多说了不少话。

“所以你在做一个创业项目?”江屿敏锐地抓住了沈墨无意中提到的信息。

沈墨犹豫了一下:“只是一个想法,关于在线教育平台的。”

“具体说说?”江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或许是太久没有遇到愿意倾听的人,或许是江屿的态度太过真诚,沈墨罕见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构想——一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平台。

“传统的在线教育只是把线下课堂搬到了网上,但没有解决因材施教的核心问题。”谈到专业领域,沈墨的眼睛亮了起来,“我的想法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盲点和兴趣点,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江屿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尖锐的问题,但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出色的商业头脑。

“这个想法很棒。”最后江屿评价道,“你有技术团队了吗?”

沈墨摇头:“目前只有我自己在做原型开发。”

“资金呢?”

“暂时不需要大量资金。”沈墨避重就轻地回答。事实上,他连一台像样的开发服务器都买不起,只能在老旧笔记本上勉强运行代码。

江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那天分别时,江屿照常支付了辅导费用。沈墨本想拒绝,但江屿坚持说这是“尊重契约精神”。

走在回校的路上,沈墨感到一丝困惑。江屿与他记忆中的那个富家子弟似乎不太一样了。少了些轻浮,多了份沉稳,而且对他的创业想法表现出了真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