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苏清拖着行李箱踏上北上的列车时,晚秋的风正卷着站台上的银杏叶打转。她下意识朝入口处望了最后一眼,没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指尖却仍无意识摩挲着行李箱拉杆——那里有道浅痕,是高三那年鱼周帮她搬书时,磕在教学楼台阶上留下的。

列车缓缓开动,窗外的景物开始后退。苏清从背包里翻出个旧笔记本,扉页上贴着张泛黄的便利贴,是鱼周的字迹:“清清,填志愿记得跟我商量,咱们说好要去同一所大学的。”墨迹晕开了一点,像是当时他写得太急,指尖沾了汗。

他们是在巷口那棵老槐树下长大的。苏清家的窗台正对着鱼周家的院子,她总能看见鱼周蹲在石阶上喂流浪猫,或是在槐树下搭积木。小学时鱼周总把辣条分她一半,初中替她挡过隔壁班男生扔来的粉笔头,高中三年,两人的课桌永远隔着一条过道,晚自习后鱼周会骑着那辆蓝色自行车,陪她走过那段种满银杏的路,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会不小心叠在一起。

填志愿那天,苏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志愿表发呆。她想去北方的传媒大学学摄影,可鱼周之前说,想留在本地的理工大学读机械。她敲开鱼周家的门,看见他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鱼周,你志愿填好了吗?”苏清的声音有点发紧。

鱼周回头,眼神躲闪了一下:“快了,就填本地那所理工大,我妈说离家近方便。”

“那我们之前说的……”苏清攥紧了衣角,“说好了一起去北方的。”

鱼周站起身,挠了挠头:“清清,北方太远了,你一个女孩子去不安全。再说,本地大学也挺好的,以后我们周末还能一起回巷子吃张阿姨的馄饨。”

苏清看着他,突然觉得陌生。那些一起在槐树下畅想未来的夜晚,鱼周说要陪她去看北方的雪,说要在她的摄影展上帮她举相机,说以后的家要留个阳台,放她喜欢的多肉——原来都只是随口说说。

那天之后,他们就没再见过面。苏清躲在房间里哭了两天,默默改了志愿,收拾行李时,把鱼周送她的那只陶瓷小猫塞进了行李箱最底层。她以为鱼周会来送她,可直到列车开动,站台尽头都只有来来往往的陌生人。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苏清第一次看见雪时,正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拍照,雪花落在镜头上,晕开一片白。她想起鱼周说过“要陪你看第一场雪”,鼻尖突然发酸。她把精力都放在学习和摄影社上,每天泡在暗房里洗照片,偶尔会收到妈妈的微信,说鱼周在理工大当了班长,还拿了奖学金。

十二月的一天,摄影社组织去胡同拍老建筑。苏清蹲在墙根下拍一枝腊梅时,身后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清清?”

她猛地回头,看见鱼周站在不远处,穿着件黑色羽绒服,头发被风吹得有些乱,手里还提着个保温袋。

“你怎么来了?”苏清的声音有点发颤,相机差点从手里滑落。

鱼周快步走过来,把保温袋递她:“我妈让我给你带点馄饨,张阿姨亲手包的,还是你喜欢的虾仁馅。”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来北京参加机械创新比赛,顺便……来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