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晚惊呆了,呼吸停滞。这不仅仅是怀旧,这感觉……太真实了,真实得仿佛她正站在1999年的那个夏夜,感受着现场的空气。

她下意识地用手指碰了碰摄像机侧面的几个按键。当她按下标着“◄◄”的倒带键时,取景器里的画面立刻飞速倒退;按下“►►”快进键,画面又快速向前跳跃。

更让她震惊的是,当她再次按下播放键时,画面并非接着刚才的演唱会,而是跳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一条夜晚的街道,年轻的母亲和那个叫陈默的男孩正在并肩走着!

林晚猛地意识到,这台神奇的摄像机,似乎能让她“跳转”观看这盘录像带里记录的不同片段!她注意到,在取景器屏幕的上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发着淡蓝色光芒的数字标识:

“倒带次数:5/5”

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沉闷的世界。五次机会。她可以窥探五次母亲那段被尘封的、与她所知截然不同的青春。

好奇心像野草般疯长,瞬间压过了所有的不快和疲惫。她坐直身体,手指悬在按键上方,犹豫着,该第二次“倒带”到哪一个片段,去揭开更多秘密。

第二章 窥探与颠覆

林晚的手指悬在冰冷的倒带键上,心跳如擂鼓。五次机会,她必须谨慎使用。第一次窥探已经让她看到了母亲截然不同的面孔,那种鲜活的生命力像强光刺痛了她的眼。她犹豫了一下,没有选择快进或倒带,而是让画面继续播放下去。

取景器里,夜晚的街道空旷,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年轻的赵海英和陈默并肩走着,她没有像现实中那样刻意保持距离,而是自然地挽着陈默的胳膊,身体微微靠向他。 “刚才那首歌,真的是写给我的?”海英的声音透过岁月传来,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雀跃。 “当然。”陈默侧过头看她,嘴角带着痞痞的笑,“歌名叫《海英》,不然还能叫啥?” 海英的脸在灯光下泛起红晕,她低下头,用脚尖踢开一颗石子:“你爸要是知道你又逃课来排练,非得气死不可。” “管他呢。”陈默满不在乎地甩了甩头发,他的头发比照片上更长,更不羁,“等咱们去了北京,出了名,他自然就闭嘴了。海英,你怕吗?” 海英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那种光林晚从未在母亲眼中见过,是纯粹的、未经生活磨损的勇敢:“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反正有你在。” 陈默大笑起来,突然挣脱她的手,向前跑去,跳上一辆停在路边锈迹斑斑的二八单车的后座,对海英招手:“上来!带你去个地方!” 海英笑着追上去,熟练地侧坐在前杠上。陈默蹬起单车,车子歪歪扭扭地冲进夜色里。海英张开双臂,仰头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大喊:“我们要去北京!我们要组最棒的乐队!陈默,你要成为最牛的吉他手!” 她的喊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画面在这里开始变得不稳定,闪烁着,似乎即将跳转。

公寓里,林晚僵在原地,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不是被爱情场景感动,而是被那种勇敢震撼了。录像里的母亲,敢于对抗家庭,敢于规划一种离经叛道的人生,敢于把未来押在一个看似不靠谱的男孩身上。这种勇气,是林晚在自己按部就班、充满妥协的人生里从未有过的。她一直以为母亲的刻板是天性,此刻才惊觉,那或许是梦想破碎后被现实打磨出的保护壳。一种陌生的、酸涩的羡慕,混杂着更深的困惑,在她心里蔓延开来。屏幕上的数字无声地变成了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