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就是绿茶的最高境界——她不仅抢走了你的男友,还能让你觉得自己如果吃醋就是不够大度。
第二天,林薇亲自登门道歉,带着一盒马卡龙。那些色彩缤纷的小点心整齐地排列在盒子里,完美得不像话,就像她永远无懈可击的表演。
“小晚姐,真的对不起,我不知道昨天是你生日...我就是一时冲动,差点酿成大错。多亏了苏辰哥,不然我可能真的...”她说着又要掉眼泪。
我只好强颜欢笑:“没事,人安全就好。”
林薇破涕为笑,亲热地拉住我的手:“小晚姐你真好!苏辰哥能找到你这么善解人意的女朋友,真是他的福气。你放心,我以后一定注意分寸,不会再这么麻烦他了。”
她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像只受惊的小鹿。
可当我转身去泡茶时,从橱柜玻璃的反射中,瞥见她脸上转瞬即逝的得意。
这种细微的表情变化,像是针尖轻轻刺过心脏,不会立即流血,但那细微的痛感会持续很久。心理学上把这叫做“微表情”,持续时间不足一秒,却往往泄露真实情绪。
三年来,我就像一个收集疼痛的容器,装下了太多这样的瞬间:林薇“不小心”倒在苏辰怀里的瞬间;她穿着苏辰T恤说“不小心弄湿了衣服”的瞬间;她在我们约会时总是“恰巧”出现的瞬间;她家灯泡坏了,不敢换,晚上十点叫苏辰过去;她一个人不敢去医院体检,要苏辰请假陪护;甚至她前男友结婚那天,她“难过得不省人事”,苏辰不得不取消我们的周末旅行计划去安慰她……
最讽刺的是,每次我表达不满,苏辰总是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敏感?”
久而久之,连我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太过计较。这种心理操控的手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煤气灯效应”,让人逐渐怀疑自己的感知和判断。
每次事后,林薇都会对我表现出十分的歉意和尊重,送我小礼物,夸我大度。
而苏辰也总是那句:“薇薇就是太依赖我了,毕竟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她真的把你当亲姐姐看。”
久而久之,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太敏感了?也许他们之间真的只是纯粹的友谊?毕竟林薇从未公开表达过对苏辰的爱慕,反而一直鼓励苏辰好好对我。
直到那次我们一起去露营。
那是我和苏辰交往两周年的纪念旅行,林薇“恰好”也和朋友在同一地点露营,“偶然”相遇后,她的朋友“临时有事”先走了,她“只好”加入我们。
晚上,我们围着篝火聊天,林薇喝了几杯酒,突然泪眼婆娑地讲起童年往事。
“记得小时候,我爸妈吵架,我就跑到苏辰家哭。苏辰哥总是把床让给我睡,自己打地铺。有一次我发烧,他守了我一整夜...”她靠在苏辰肩上,“苏辰哥,要是没有你,我可能都长不大。”
苏辰温柔地拍拍她的头:“傻丫头,说这些干嘛。”
那一刻,月光下的他们像极了一对情侣,而我像个多余的旁观者。
林薇抬头看我,眼神迷离:“小晚姐,你别误会,我和苏辰哥就像亲兄妹一样。我真的很感激你,能接受我的存在。”
我还能说什么?只能微笑表示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