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半个月后,菜园子变了样。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叶子又大又厚;萝卜缨子郁郁葱葱,底下的萝卜也冒出了半截;南瓜藤顺着篱笆爬得老远,开了几朵黄色的小花;茄子苗也长到了半尺高,叶子油亮油亮的。

王秀兰早上去菜园摘了一把白菜,回来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建军,你看这白菜,比去年长得还好!晚上咱们炒白菜吃,让孩子们解解馋。”

晚上,堂屋里飘着白菜的香味。虽然只放了一点点油,盐也不多,但对于很久没吃过炒菜的林家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林建国和林建红吃得狼吞虎咽,林母一个劲地给孩子们夹菜,自己却没吃几口。

“娘,你也吃。”林建军把碗里的白菜夹给王秀兰,“以后菜园子的菜够吃了,咱们还能腌点酸菜、咸菜,冬天也有菜吃。”

林大山喝着自家酿的红薯酒,看着菜园子,又看了看儿子,眼神里满是欣慰:“建军长大了,懂得多了。以后家里的事,你也多拿拿主意。”

过了几天,林建军发现菜园里的白菜叶子上长了蚜虫,要是不及时处理,白菜就会被啃坏。他想起前世学的,用烟叶泡水能治蚜虫。柳溪村山上有野生的烟叶,林建军早上上山,摘了一大把烟叶,回来后用开水泡,泡了半天,然后把烟叶水过滤出来,装在喷壶里(家里浇花用的旧喷壶),对着白菜叶子喷洒。

王秀兰看着儿子忙前忙后,问:“建军,这烟叶水能管用吗?”

“娘,你等着看,过两天蚜虫就没了。”林建军信心满满。

果然,两天后,白菜叶子上的蚜虫少了很多,再过几天,蚜虫全没了。王秀兰看着绿油油的白菜,对林建军更是刮目相看:“我家建军真是出息了,连治虫子都会了。”

村里的邻居王婶路过林家,看见菜园里的菜长得好,羡慕地说:“秀兰,你家的菜咋长得这么好?你看我家的,长得又小又黄,还都是虫子。”

王秀兰笑着说:“都是建军的功劳,他有办法改良土壤,还会治虫子。”

王婶看向林建军,笑着说:“建军这孩子,越来越能干了。要是有空,能不能去我家菜园看看,帮婶子也想想办法?”

林建军爽快地答应:“行,王婶,明天我就去。”

第二天,林建军去了王婶家的菜园,教王婶怎么用腐叶土改良土壤,怎么用烟叶水泡蚜虫。王婶感激地说:“建军,谢谢你啊!以后你家要是缺啥,跟婶子说,婶子家里有旧布料,你要是不嫌弃,拿回去给建国做件衣服。”

林建军心里一动,家里的布料确实不够,弟弟妹妹的衣服都短了一截。他谢过王婶,拿了旧布料回家。看着手里的旧布料,林建军突然想到,村里肯定还有不少人家有多余的东西,比如旧农具、土布,也有人家缺这些东西,要是能帮他们交换,说不定能赚点差价——当然,现在是集体时代,不能明着买卖,只能私下交换。

这个想法在林建军心里扎了根,他知道,这是他改变家庭命运的第一步。

第三章 黑市初遇,一眼定情

柳溪村周边有几个村子,比如隔壁的李家庄、西边的王村,每个村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李家庄种棉花多,家家户户有土布;王村种红薯多,红薯干、红薯粉多;柳溪村种玉米多,玉米芯、玉米糁多。林建军想,要是能把柳溪村的玉米糁换成李家庄的土布,再把土布换成王村的红薯干,这样既能满足村民的需求,自己也能赚点差价——当然,都是以物换物,不敢用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