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军停下脚步,走到红薯地边,蹲下身子看了看。叶子上有不少小洞,还有黑色的虫子在爬——是红薯天蛾幼虫。前世他在农村插队过(编的,为了合理),知道怎么治这种虫子。
“苏晓梅,这是红薯天蛾幼虫,得赶紧治,不然红薯会被啃坏。”林建军说,“你去山上找些苦楝树叶,回来捣碎,用开水泡,泡半天后过滤出来,浇在红薯根部,再喷在叶子上,虫子就会死了。苦楝树叶有毒,但是对人无害,还能当肥料。”
苏晓梅半信半疑:“真的有用吗?我之前没听说过。”
“有用,你试试就知道了。”林建军肯定地说,“要是你忙不过来,我明天来帮你。”
苏晓梅脸一红,点了点头:“那谢谢你了,林建军。”
第二天,林建军如约来到苏晓梅家的红薯地,帮着苏晓梅采摘苦楝树叶、捣碎、泡水、喷洒。苏晓梅看着林建军认真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涟漪。这个林建军,跟村里其他的小伙子不一样,他懂得多,还愿意帮忙,是个可靠的人。
过了几天,苏晓梅跑来找林建军,高兴地说:“林建军,你说的办法真管用!我家红薯地的虫子都死了,叶子也变绿了,我娘让我谢谢你,还让我给你带了两斤红薯干。”
林建军接过红薯干,心里甜甜的:“不用谢,举手之劳。”
两人站在院子里,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苏晓梅看着林建军,小声说:“林建军,以后你要是再去换东西,我还跟你一起去,行吗?”
林建军看着苏晓梅亮晶晶的眼睛,用力点头:“行,当然行!”
从那以后,林建军和苏晓梅经常一起走村串户,帮村民交换物资。林建军用柳溪村的玉米糁、玉米芯,换李家庄的土布、王村的红薯干,再把土布、红薯干换给村里需要的人,偶尔还能赚点差价——比如用五斤玉米糁换三尺土布,再用三尺土布换六斤红薯干,这样家里就能多些红薯干,冬天也能多吃几顿饱饭。
林父林母看着林建军和苏晓梅走得近,心里也高兴。王秀兰拉着苏晓梅的手,笑着说:“晓梅,你是个好姑娘,以后常来家里玩,娘给你做红薯粥喝。”
苏晓梅脸一红,点了点头:“谢谢婶子。”
林建军知道,他不仅找到了改变家庭命运的路子,还遇到了能陪他一辈子的人。
第四章 定情田埂,家族同心
转眼到了一九六三年的秋天,柳溪村的玉米又丰收了。这两年,靠着帮村民交换物资,林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家里有了多余的粮食,弟弟妹妹的衣服也换成了新的土布,林父林母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林建军和苏晓梅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两人一起走村串户,一起帮村民解决难题,一起在田埂上聊天,分享彼此的想法。林建军知道苏晓梅想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想让弟弟妹妹能上学;苏晓梅也知道林建军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想干一番事业。
这天下午,两人帮王村的张大爷换了玉米糁,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田埂边的野草随风摆动,空气中飘着泥土的香味。
“林建军,你说咱们以后能一直这样吗?”苏晓梅小声问,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