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然后,我开始疯狂地搜索所有与他、与公司有关的公开信息。

复仇,从这一刻开始。

02

接下来的三天,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标准的失意者。

朋友圈停更,微信步数常年低于一百,外卖垃圾堆在门口,散发出淡淡的馊味。

我就是要让所有“关心”我的人都看到,林雨辰,那个被钱总一脚踹开的老实人,已经彻底废了。

小王的微信偶尔会跳出来。

“雨辰,你还好吗?”

“找到新工作了吗?需要帮忙的话说一声。”

语气试探,充满了廉价的同情和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我通常隔上大半天才回复。

“还行。”

“没呢,先歇歇。”

冷淡,疏离,像一个被抽干了所有精气神的人。

我能想象到,她看到回复后,会立刻在公司的小群里绘声绘e地描述我的惨状,满足那些人病态的好奇心。

很好,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出租屋里,另一场战争早已打响。

我的笔记本屏幕24小时亮着,上面贴满了各种颜色的便利贴。

我把过去三年在公司里所有模糊的记忆碎片,全部重新打捞起来。

我想起了去年年底,公司为了冲业绩,发布了一篇极度夸大的宣传文案,号称技术水平“行业领先,五年内无人超越”,但实际上,那个项目连内测都没通过。

我想起了财务部张姐有一次无意中抱怨,说有个供应商的结算流程很奇怪,明明是和A公司签的合同,打款账户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B公司。

我还想起了钱总在一次酒后吹牛,说自己“多养几家公司,才能合理避税”。

这些曾经被我当成“老板牛逼”的片段,如今在我眼中,都变成了可疑的线索。

白天,我伪装颓废。

到了夜晚,我才是真正的我。

我戴上防蓝光眼镜,像一个潜伏在网络深处的幽灵,开始我的狩猎。

企查查、天眼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些公开的平台成了我的武器。

我输入了钱总的名字,和他老婆、他弟弟、他小舅子的名字。

一张巨大的、盘根错错节的商业关系网,在我面前缓缓展开。

钱总名下,明面上只有这一家公司。

但顺着股权穿透图往下挖,我发现了好几家注册在偏远开发区的科技公司、咨询公司。

这些公司的法人,都不是钱总的亲戚,而是一些我从未听过的陌生名字。

但是,它们的注册地址,惊人地相似。

监事信息里,偶尔会闪过一个与钱总老家沾亲带故的远房亲戚的名字。

“空壳公司。”

这四个字从我脑海里跳出来。

我立刻想起了财务张姐抱怨过的那个B公司。

我把B公司的名字输进去一查,果然!它的注册地址,就在那几个偏远开发区里,法人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线索,串联起来了。

钱总利用这些空壳公司,与自己的主营公司进行虚假交易,左手倒右手,从而套取公司资金,同时制造虚假的繁荣业绩,并进行税务规避。

我的心脏开始狂跳,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兴奋。

我找到了他的命门!

但我没有轻举妄动。这些都只是基于公开信息的猜测,我需要更硬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