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接着,他处理那些早已被边缘化的技术讨论碎片。他启动了一个名为“语义熵增引擎”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这个工具不会添加新内容,而是微妙地调整原有文本的“情感权重”和“确定性系数”。它会将“这个读数可能有些奇怪”优化为“该读数呈现异常特征”;将“我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强化为“此现象需要合理解释”。它去除了犹豫和模糊的限定词,使论点听起来更加坚实、更具技术上的自信,但同时一丝不苟地保留了其核心的技术细节和论据结构,确保它们看起来仍像是冷静、理性的学术性质疑,而非情绪化的指控。

为了给这些冰冷的技术疑问注入一丝难以抗拒的情感引力,他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关联算法,将这些处理后的技术碎片,与莉亚那些广为流传的、歌颂“真实”、“脆弱”与“反抗”、“勇气”的歌词片段进行非直接的关键词关联。他并不直接说“看,莉亚的歌证明了技术有问题”,而是让算法在推送或检索时,使这两类内容极其频繁地共同出现。当一个用户搜索“能量读数异常”时,搜索结果的下方或侧栏,“莉亚《真相的代价》歌词赏析”的链接出现概率会悄然提升。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播种,利用人们对莉亚已有的情感连接,为枯燥的技术问题涂抹上一层动人的情感底色。

第二阶段:播种与伪装——幽灵舰队启航

凯尔深知,在诺莫斯统治的信息生态中,一个全新的、没有“社交信用”积分的匿名账号发出的声音,其权重几乎为零,会瞬间被算法的降权机制淹没。他需要更有分量的传声筒。他采取了更为狡猾和深远的策略:劫持休眠身份(Ghosting)。

他编写了一个高度定向的爬虫脚本,其目标并非热闹的社交媒体,而是那些诺莫斯控制力相对较弱、却拥有极高学术信誉遗产的古老数据库和开源技术论坛——像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过期论文库、早已停止维护的大学实验室论坛、开源硬件社区的陈旧邮件列表存档。他在这些数字墓园中寻找那些已经沉寂五年以上、但其历史发帖记录显示出深厚技术背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账户。这些账户是数字世界的幽灵船,船体完好,拥有驶入主流视野所需的“信誉吨位”,却因主人离去而无人驾驶。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针对老旧平台安全漏洞的非侵入式探测,他小心翼翼地获取了其中几个目标的访问令牌和会话标识。他并非粗暴地盗用身份,而是极其谨慎地模仿原主人的语言习惯、发帖节奏甚至拼写特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经过伪装的、层层跳转的代理节点,这些“幽灵”账户开始仿佛自然苏醒一般,“偶然”地回复一些年代久远但主题相关的技术讨论帖。

“回复二零零八年关于‘高负载下的实时系统稳定性’的旧帖:‘偶然重读此帖,感慨颇深。联想到近期一些关于高频能量读数的讨论,或许当年的某些边缘案例理论,在今天有了意想不到的现实回响…#技术考古#’”

这些帖子本身不会成为爆款,但它们像投入数字静水中的石子,泛起的涟漪虽小,却能被算法的内容抓取机器人探测到,并将其标记为“高信誉历史用户的轻度复苏与关联性讨论”,从而获得进入次级推荐流量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