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钰被皇帝教训之后,只好安心读书,虽比不得太子的进度,但是与他之前相比,也可以说是不啻天渊。太傅满意之余,还向皇帝和太子夸赞了他的用心。就在一部《公羊传》的吟诵讲授中,几个月过去了。

今年的夏天来得特别早,而且暑热异常,不过五月份就热得和蒸笼一样。禁中又是处于低湿之地,让人格外难熬。李钰的胞弟李铭发了非常严重的湿疹,又痒又痛,日夜哭泣,太医束手无策,只好进点膏药,但是疗效不佳。而皇帝又犯了头风,几乎不能视政。贵妃箫氏两边跑,辛苦异常,不到半个月时间,就瘦了一圈。李钰因为第一次在古代过夏天,也是热得不行,没有空调的日子太难受了。虽然有冰块,有人打扇子,还是热得吃不下睡不好。

终于,贵妃向皇帝提议,请去西山边的行宫——清华宫避暑。说到清华宫,是本朝太宗年间修建的,本就是因为皇城卑湿,夏天太热,所以在西山修建了避暑行宫。清华宫离京城并不远,快马半天就能到,但是因为周围襟山带湖,非常凉爽,所以从太宗到先帝,基本上一到夏天,就会去那里避暑。但是今上即位以后,却很少去。一则国家多事,不是哪里水旱灾害,就是哪里兵祸连结。二则皇帝本就在行宫长大,他母亲是行宫之中的宫人,被先帝临幸以后生下男孩,却因为身份卑微,未能进宫侍奉。在生母死后,皇帝才被接到宫中。所以皇帝可能并不想回到那个见证了他悲惨童年的地方。阖宫上下自然也没人敢触碰皇帝的逆鳞,所以那么多年以来,没有人提过去行宫避暑。但是今年实在是太热,大家都有些熬不住,加上皇帝自己也病了,箫氏才大着胆子提议,想不到皇帝马上就照准了。

皇帝出行,自然是留太子监国。这是太子第一次担当重任,皇帝有些不放心,于是下令所有奏章一式两份,一份每日快马送至行宫,一份上呈政事堂会同监国太子处理。如皇帝对具体的政务有旨意,会下中旨至尚书省。这个设想引起了朝中一些老臣的不满,“不经凤阁鸾台不得为敕”,是本朝的祖宗家法,现在皇帝要以下中旨的形式绕过中书门下,自然会引起臣子的警惕。不过毕竟目前皇帝还什么都没做,所以他们想要进谏也缺乏具体口实,御史台在上书反对被皇帝留中以后,就没有继续纠缠。

李钰本来应该留下来读书的,但是他实在是受不了湿热的天气,对着皇帝和贵妃箫氏软磨硬泡,终于得以一起去清华宫避暑。

出宫的日子到了,虽然只是坐在车里看看街道,李钰还是感觉到很兴奋。毕竟他来到这个时代半年多了,还未出深宫一步。因为天气炎热,皇帝一行在卯时就出发了,浩浩荡荡几十辆车,几百宫人内侍随行,数千羽林军护卫,真可谓是煌煌天家气象。皇帝出行之前已净街,再加上时辰尚早,所以街上并没有什么人,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街道整齐,商铺林立,盛世气象初露,这也是对李翊这几年勤于政务最好的回报。

虽然快马半天可到,但是一大群人走得很慢,到了晚上酉时,终于见到了行宫的大门。坐了一天马车,李钰非常难受。他所坐的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马车,但是减震系统和现代汽车的差距还是很大,颠簸了一天,他感觉骨头都要散了。怪不得古人不到万不得已都要走水路,坐车实在是太难受了。一众人等也是差不多的感受,刚到行宫,就匆忙安顿下来,连东西都不及一一整理就睡下了。

第二天,李钰缓过来了,他有一个小孩子的身体,也有小孩子旺盛的精力。清华宫不愧是避暑胜地,比京城里起码凉快好几度,风景也十分优美。一大早,李钰就叫人用肩舆抬了他,迫不及待地游玩起了行宫。

这里山明水秀,凉风习习,真的是好地方。清华宫的西北是西山诸峰,层峦叠翠,空碧宜人,其南部则是金明湖,湖如其名,在晨光下湖水浮光跃金,清可鉴人。湖中有数个小岛,岛间有烟雨长廊相通。长廊内雕梁画栋,彩绘遍布,长廊外荷香阵阵,莲叶田田。李钰派人叫来了专门撑船的内侍,悠闲地游湖。四面山光水色,黛色参天,在这炎热的夏日荡漾于湖中,别有一种清趣。来到湖中小岛,他们舍舟登岸,岛上遍植翠竹,幽篁细细、凤尾森森,让人一上岛就又增添了几分清凉。绿竹环绕之中,有一处二层小楼,上书“翠玲珑”,取“日穿竹影翠玲珑”之意。带着好奇,李钰走进了“翠玲珑”,想不到,这竟是一间书房。因为这间屋子靠近水,潮气比较大,所以屋子下层并没有书,只是摆了几张桌椅,而上层则是一排一排的书。为了防潮防蛀,房内放了大量香草,所以书香袭人。他不由走到二层翻看书本,这些书并不是什么十三经和正史,也不是什么典章制度,而大多是游记杂文,笔记小说一类,李钰见了,不禁大喜。他在宫中还没看过这些书,正想找些杂书来消遣一下,竟然发现了这等好地方,真是天赐。

在后面的几日里,李钰的日常生活变得非常规律。每天早上起来,先去皇帝和贵妃处请安,然后吃早饭,饭后便来到翠玲珑看书,午饭多半也让人送过来,下午回自己的住午睡,吃过晚饭,太阳下山以后四处逛逛,然后睡觉。他觉得这里的生活,真的比在宫中好多了,至少不用整日里背书,也没有人每天早上催他起床,轻松得很。

一日,正在李钰看书的时候,一个内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殿下,原来您在这里,让小人一番好找。陛下召见,您快和小人一起去吧。”

李钰有些疑惑,这不早不晚的,皇帝召见他做什么?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啊。

来到皇帝的住处澹宁斋,李钰一面大礼参拜,一面说:“臣看陛下的气色是好多了,想必御体已经渐宁,臣看着也欢喜。”

皇帝说:“朕连日里病着,也没空管你,你这些天都在哪里?”

“这……”李钰略一沉吟,整日看闲书,好像有点说不出口,但是他也不可能撒谎,因为这种事皇帝一查便知的,只好斟酌着说:“臣这几日在看书。”

“哦?六哥近日来那么用功?看什么书呢?”皇帝有些意外。

“看……嗯……臣在翠玲珑里看些闲书。”李钰低着头小声地说。

皇帝闻言大惊:“什么?你在哪里看书?”

“翠玲珑,就是在那个湖中间小岛上。”

“你跑到那里去干什么?谁领你去的?你在那里看的是什么书?”皇帝一脸怒气。

“臣……臣看一些志怪笔记小说消遣。并没人带臣去,翠玲珑是臣自己游湖的时候发现的。”李钰小心地说。

“来人,去翠玲珑,把六哥正在看的书找来给朕看。”皇帝高声吩咐。

到了现在,李钰明白了皇帝为什么那么着急生气。因为他在书斋内翻阅过其他书册,是有一些书少儿不宜,类似于《金瓶梅》、《西厢记》,虽然不是叫这个名字,但是内容是差不多的。他作为一个有现代灵魂的年轻人,觉得这些书完全就是文学作品,和诲淫诲盗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是在古人眼里,这些书肯定是毒草了,小孩子尤其是不能碰的。

“你这几日窗课做了么?字可有练?”皇帝沉着脸问。

完了,谁知道皇帝这么快就有空过问自己的功课,李钰一脸苦涩地回答:“还没有,臣想着刚到行宫,先放松几日,过几天再用功读书。”

“过几天?这已经过了几天了!要是朕不过问,你会想着读书?你……等下朕揭你的皮。”皇帝的怒气更甚。

李钰只好跪下说:“臣知错,陛下保重御体,若是气坏了身子,臣就罪不可赦了。”

“还保重御体呢,朕迟早被你气死。”

李钰俯下身子不敢抬头,说:“臣……臣不敢。”

不一会,去取书的内监来了,取来了几本书,分别是《幽冥录》、《搜神记》、《博物志》、《季汉才子传》。皇帝看了以后,脸色稍霁,六哥好歹没看些不堪的书。这翠玲珑本是先帝存放其收藏的一些民间杂书的地方,里面的书也不是都不能看,只是六哥还小,若看了其中一些书移了性情,那就麻烦了。

李钰偷觑着皇帝的脸色,看到李翊面色逐渐缓和,觉得自己今天应该有救了。赶紧趁热打铁:“爹爹,儿知错了。这就回屋读书做功课,饶了我吧……前几日在宫里的时候太热了,臣没睡好,有些头疼,现在大好了,便想疏散几日。臣知道错了。”

“你真是……这几个月来你用功了几分,朕还以为你已经转了性子。想不到现在刚一离宫,就成了这副模样。你求朕让你一同来行宫避暑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嗯?”李翊知道李钰就是嘴上说说,认错比谁都快,要改是绝对不能的。

“臣……”

“你什么?才这几日,都忘了不成?”

“臣说,在行宫必定严以律己,好好读书,不耽误功课。”李钰无法,只好把他这一看就实现不了的诺言说了出来。

“你可做到了?”

“……没有……”

“既然如此,你明日就回宫里去,和你五哥一起继续读书。什么天热,太傅五十岁上的人都受得住,你就受不住了?”

“什么?臣……臣……臣不回去……”李钰听说皇帝要他回宫,顿时急了。

“你说什么?”皇帝冷冷地问。

“……”李钰不敢重复一遍,但是心里是十二分不愿意回宫的。他来这行宫没几天,还没游遍,再说行宫这边凉爽,宫里暑热,他自然是想呆在这里。他脑子飞速运转,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仗着自己有个孩子的身子,开始撒娇:“爹爹,儿想和爹爹在一道么,不要赶我回去。爹爹!我不走……”说着还想挤出几滴眼泪,不过没有成功,只是带了一丝哭腔。

皇帝本就十分疼爱李钰,看他这样子,心中不忍,刚想松口,又觉得男孩子不能这般娇惯,硬起心肠说:“不成,你今日便回去,不得迁延。这是旨意。”

“爹爹,儿在宫里吃不下睡不好,实在是太热了,热得人都没有精神。如果回宫,我觉得会生病的,爹爹就疼我一下么。好不好,我会好好用功的。”李钰犹自挣扎,他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再说,母妃和八弟都在这里,我一个人在关雎宫里住着……我……爹爹……让我留下来嘛。”

皇帝沉吟了一下,的确,让六哥一个人留在宫里不合适,但是这样惯着他更是不成。想了想,便说:“你回宫以后,不要去关雎宫了,直接去太子的东宫里住。朕会下旨给太子的,让他替朕管教你。”

李钰知道自己反对无效,只好认命,默默地低下了头。

皇帝不为所动:“好了,朕意已决。王忠,派人送六哥回京,让他去太子那里住。传话给太子,让他看着六哥读书,必须每日都去书房,不可偷懒。”说罢,他转头看到李钰已经红了眼眶,便说:“你若在书房里胡闹,朕知道了便会有旨意给你,到那时候,你才真的要哭。好了,赶紧回去收拾收拾,今日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