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集凤县外,有着大量的流民。

三年干旱,农民颗粒无收,很多人逃难到了这里。

楚家良田千倾,是先皇赐予。

楚家世代经营,修建水利,虽然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不过影响较小。

三年干旱,粮价飞涨,本来楚家本来可以依靠着粮食大赚一笔。

不过楚家并没有这么做。

而是在集凤县城外施粥。

不管是谁,只要排队,一天至少能够领到一碗粥。

楚凡带着下人来到施粥现场。

看着排成长龙的队伍,楚凡好奇问道:“为什么不多设一些施粥蓬,多派些人来施粥?”

队伍太长了,楚凡觉得,至少要五六个时辰,才有可能排到。

若是多一些施粥蓬,速度能够快一些。

只是一点粥而已,值不了几个钱。

一旁的楚少言道:“公子,这是老爷故意这么做的。”

“听说是因为流民数量众多,若是很快就把粥给他们,他们没什么事情做,很可能会闹出乱子。”

“而少设施粥蓬,他们为了一口吃的,就会一直在这里排队,也就没时间闹出乱子了!”

闻言,楚凡点头,仔细一些,便是明白过来。

灾民中有一些人并非良善,会欺压其他人。

让他们都来领粥,不管是对集凤县,还是对其他灾民都是好事。

没想到这么点小事,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学问。

“对了,现在的粮价是多少?”

“一两银子能够买几斤粮?”

楚凡问道。

银子在大夏王朝是很值钱的,和平时期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三两银子就够用度了。

楚少言道:“现在粮价飞涨,我们集凤县还好一点,一两银子能够买到一石。”

“其他地方要买一石,至少得三两银子。”

“我们集凤县的粮食,都是我们楚家在卖,是限额的,一户最多半石。”

楚凡点头。

难怪集凤县的很多百姓,看到他都非常的热情。

除了施粥之外,还稳定粮价。

集凤县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楚家功不可没。

“我们楚家,一亩田可产多少斤粮?”楚凡好奇问道。

楚少言自豪道:“两百斤!”

“我们楚家的田地,都是良田,世代精耕,亩产整整达到了两百斤!”

楚凡诧异。

两百斤你这么自豪。

看你豪情万丈,我还以为亩产两千斤呢!

“看来这里的粮种不太好!”楚凡心里想着,要不要把现代的粮种带过来。

现代的粮种,在肥充足的情况下,若只是亩产两百斤,那绝对会被人笑话。

只要不偷懒,轻轻松松能够达到千斤。

“实力太弱了。”

“以我现在的实力,若是敢把千斤的粮食带过来,肯定很多世家大族来抢!”

楚凡心里叹息了一口气。

随即就放弃了带粮种过来的天真想法。

若有朝一日大权在握,必把蓝星粮种带过来,让这天下民众再无饥饿之苦!

正想着,楚凡听到一个灾民大喊了一声:“楚公子!”

“那是楚凡楚公子!”

顿时,无数的灾民看了过来。

见此,楚凡站了出来,笑着和众人打招呼,一点也没有楚家世子的架子。

看到真是楚凡,无数的灾民跪了下来。

“多谢楚家活命之恩!”

一个老者感激涕零道。

“多谢楚家活命之恩!”

“多谢楚家活命之恩!”

“……”

无数的灾民大声喊着。

没有挨过饿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碗粥是多么的珍贵。

现在粮价飞涨,无数的人饿死。

更是有无数人卖儿卖女。

很多地主老爷,把粮食囤起来,等着粮价继续上涨再出售。

只有楚家,不把粮食囤起来卖,而是设立施粥蓬,分粥以活贱命。

一个壮汉站起身来,对着楚凡拱手道:“楚家遭受劫难,处危难之中,却依然伸出援助之手,救我等于水火之中,楚家大恩,我等没齿难忘!”

楚凡笑着道:“这位壮士似乎读过书,不知可有功名在身?”

壮汉痛心疾首道:“连考三次武科,次次第一,皆是不中。”

“后来打听,是因为我没有银子孝敬,这才……”

唉……

壮汉叹息了一口气。

楚凡默然。

他早就知道官场上有多黑暗。

武科是要比武的。

可就算是这样,一样暗箱操作,连考第一都给刷下来。

壮汉想到伤心之处,不由大骂起来:“皇上昏庸,奸臣横行,后宫干政,宦官掌权,致使民不聊生。”

“慎言!”楚凡连忙阻止。

壮汉也是反应过来,不再骂皇上,而是大骂太监:“我听说楚侯被太监所害,生命危在旦夕,痛心疾首!痛心疾首啊!”

楚凡难过道:“是啊,父亲躺在床上,到现在都还是昏迷不醒。”

壮汉继续骂道:“都是那些死太监!”

“楚侯都昏迷了,还想着楚侯通敌叛国。其罪当诛,百死不恕!”

“皇上怎么不把这些奸人全部杀了,留下他们有什么用?”

“皇上圣明,只是被奸人蒙蔽而已。”楚凡对着天边拱了拱手道:“皇上圣明!”

脸上一脸忠诚,道:“哪怕我楚家遭此劫难,也要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

“家父经常教导我,要精忠报国,死不足惜!”

“若我等的死,能够让陛下看清一个奸人,也算是死得其所。”

说着,说着,楚凡在眼角挤出几滴眼泪:“只是我叔父战死杀场,我父亲被奸人所害。”

“我看来也是命不久矣,楚家满门,尽要死得干干净净,我心甚疼,愧对列祖列宗。”

听到这话,周围的民众皆是唏嘘不已。

楚凡的父亲有三兄弟,皆是战死沙场。

楚凡父亲却是被贬,现在更是躺在床上生死不知。

满门忠烈,却落得如此下场。

最重要的是,哪怕楚凡被人这么对待,还一心想着精忠报国。

皇上有愧于楚家啊!

听到楚凡的悲惨经历,壮汉“方建修”突然觉得,自己三次不中,似乎算不得什么。

看看人家,好歹是侯爵,一家都快死绝了。

楚家虽然有一些长老,但那些长老都是跟着楚侯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功勋显赫。

朝廷却亏待他们,对他们的功劳那是提都不提。

楚侯拜他们为楚家长老,以亲人对待他们。

那些长老以前不姓楚,后来加入楚家军之后,这才改姓为楚。

楚家族人也大多是这样。

大多数楚家人,以前并不是楚家人。

他们是楚家军士兵们的后代,士兵们战死沙场,楚侯把他们的亲人,当自己家人赡养。

“楚家高义,我等佩服。”壮汉拱手,“恨不能入楚家军,哪怕是作为一个无名小卒死在战场上。”

“也算是保家卫国,护一方百姓,死得其所!”

楚侯现在没有军职,所以不能带领楚家军。

现在楚家军一直在边关,从未离开过。

没有楚家带领的楚家军,算得上楚家军吗?

楚凡道:“壮士若不嫌弃,还请担任我楚家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