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助理接过钥匙,递给她一个信封,“这是费用,贺总说不用找零了。”
许知宜接过,厚度明显超出了正常的代驾费用好几倍。她一愣,连忙说:“这太多了,按照平台标准收就可以……”
助理笑了笑:“贺总吩咐的,您就收下吧。今晚谢谢您。”
许知宜捏着那个厚厚的信封,看着助理转身走进别墅大门,再看向那辆安静的宾利,心情复杂。这多出来的钱,对她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可以解燃眉之急。但这种方式,又让她感到一种被怜悯的不自在。
贺星野自始至终没有下车,也没有再看她一眼。她站在原地,夜风吹拂,带着凉意。她最终将信封小心地放进包里,骑上自己的电动车,消失在夜色中。
对于贺星野而言,这或许只是他日行一善的举手之劳。但对于许知宜,这个夜晚,这个男人,以及那份混合着难堪、感激和一丝屈辱的复杂情绪,深深地刻印在了她的记忆里。
3 咖啡外交
几天后的下午,贺星野再次出现在“拾光咖啡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身边还跟着两位外籍商务伙伴。
咖啡馆里人不多,舒缓的爵士乐流淌。贺星野径直走向他习惯的靠窗位置,两位外宾对这家小而精致的咖啡馆似乎也很感兴趣。
许知宜看到他们,立刻迎了上去,递上菜单。贺星野对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宾介绍:“这家店的咖啡很不错,尤其手冲,两位可以试试。”
其中一位外宾,安德森先生,是个咖啡爱好者,他饶有兴致地指着菜单上一款名为“墨夜”的豆子问:“这款深度烘焙的豆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贺星野正准备翻译,许知宜却用清晰而自然的英语直接回答道:“‘墨夜’选用的是苏门答腊曼特宁G1等级豆子,采用深度慢烘焙工艺。它不仅有非常醇厚的黑巧克力基调,尾韵还带有明显的松木和草本的清香,层次感很强。如果您喜欢强劲饱满的风味,它会是不错的选择。”
她的英语发音不算完美,但表达流畅准确,带着一种专业的自信。
安德森先生有些惊讶地看了她一眼,随即露出了赞赏的笑容:“很专业的描述。那就来一杯这个。” 另一位外宾也根据许知宜的介绍点了单。
贺星野看着许知宜,目光中多了一丝审视和探究。他没想到一个咖啡店员能有这样的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
许知宜冲煮咖啡时,贺星野和外宾的谈话也转到了合作项目上。他们的语速很快,涉及不少专业术语。许知宜专注着手上的工作,并未刻意去听。
然而,当听到安德森先生提到一个南美洲的咖啡产区名称,并抱怨上次考察时因为天气原因未能深入了解当地一种稀有豆种时,许知宜正在为他们准备搭配咖啡的柠檬水的手微微一顿。
她将咖啡和柠檬水端上桌,在放下安德森先生那杯“墨夜”时,用英语轻声补充了一句,像是随口一提:“安德森先生,您刚才提到的那个产区的雨季确实让人头疼。不过,他们有一种利用高海拔云雾环境种植的‘迷雾豆’,虽然产量极少,但风味非常独特,带有类似葡萄酒的甜酸感。我们店主之前有幸拿到过一小批,如果您有兴趣,或许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的国际小型生豆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