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果说谁最后悔的话,那无疑是谢进了,倒不是因为谢进想要趋炎附势,而是因为如此一来,他的名声恐怕就臭了,随之而来的那便是他女儿的名声也就跟着臭了,以后他女儿别说高攀了,恐怕想找个门当户对的都困难。

之前所有人都以为唐文昭不过是个被朝廷夺了功名,永远不能科举的书生罢了,即便唐文昭在大虞文坛的地位高一些,不过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正所谓文无第一,大明的文人,谁是真正的文坛泰斗,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比如上一任内阁首辅杨宏的儿子杨用修,和唐文昭年龄相仿,在大虞文坛的地位也相当的高,最重要的是,杨用修如今可是在朝为官的,如今官居礼部侍郎,正三品的实权官职,可谓是前途无量。

所以之前的唐文昭,无论是在谢进眼中,还是在其他人眼里,都不过如此,不过是一个过了气的才子罢了,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现在谢进等人才知道,原来浙直总督张宗宪,居然是唐文昭的弟子,不止如此,朝中似乎还有很多官员都是唐文昭的弟子。

如此一来,这位唐解元的地位自然跟着水涨船高,虽然没有功名在身,但日后在大虞文坛乃至在整个大虞的朝局之中的地位都得往上提一提了。

倘若只是如此的话,谢进顶多是有些后悔,毕竟他谢进如今也已经是举人了,背后又有人支持,日后入了官场,倒也没太大的必要一直将唐文昭的事放在心上。

但此时唐文昭的功名恢复了,和他谢进同为举人,虽然都是举人,但谢进很清楚,唐文昭这个举人的含金量,在他人眼中不知道要比自己高多少。

即便唐文昭仍旧不能科举,但这位唐解元日后在姑苏府,乃至整个江南省,都很难再有人不把他当回事了。

倘若只是如此的话,谢进倒也还好,但偏偏事情寸就寸在这里,他谢进向唐家退婚的事,居然惊动了远在京城的长公主。

这种说法或许不准确,更准确点说,恐怕是长公主一直关注着这位唐解元,方才杨渊杨大人可是说了,当年唐文昭在京城的时候,长公主倾心于这位。

这就让谢进有点头皮发麻了,他甚至不敢细想,不敢往深了想,他现在无比后悔,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长公主。

唐解元的公子被自己退婚,然后长公主向唐家提亲,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姑苏府,乃至整个大虞百姓的谈资。

一个故事,往往都是有正派和反派的,如今的大虞,话本极其流行,之前谢进快活不下去的时候,也写过话本。

因此谢进明白一个道理,原本他是举人,无论是这姑苏府的士绅,亦或是商人,肯定是会站在自己这边的,那么自己就掌握着话语权,就是正义的一方,他唐文昭和唐家自然会沦为反派,被百姓讥讽。

原本谢进正是这么打算的,他甚至一想到唐家日后的遭遇,就感到很解气。

但此时谢进手脚冰凉,因为他明白,他谢家臭了,唐家和仁和公主府成了儿女亲家的话,那么整个姑苏府再无人敢说唐文昭乃至唐家的坏话,最起码那些商人不敢。

甚至因为仁和公主让周文提亲,谢进已经能想象关于此事的话本很快就会出现在市面上,届时他谢进恐怕会沦为话本之中的丑角,他的女儿自不必多说。

谢进越想越害怕,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日后他的女儿恐怕只能随便找个人嫁了,这绝不是他谢进想要看到的,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会有无数人取笑他,取笑他谢进有眼无珠。

谢进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家的,整个人就这么浑浑噩噩的到了家,刚到家没多久,李乾就登门拜访了。

“李老爷有何事?”

谢进此时满脑子还是方才在山上的画面,说话都有些心不在焉的。

“谢举人,在下想了想,之前做事太过莽撞,很多事没想明白,之前献给谢举人的那些东西,还望举人老爷能归还。”

李乾皮笑肉不笑道。

李乾作为商人,是最现实的,此人极擅钻营,因此才会在谢进中举的第一时间上赶着来巴结。

在李乾想来,这位谢举人将来入朝为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而且未来的仕途不会太差,像他这种老秀才中举的,几乎都是被贵人看中,日后他背后的贵人自然会祝他青云直上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才是李乾的投资收到回报的时候。

李乾的算盘打的不可谓不响,但他千算万算,怎么都没算到,那位原本被他当成踏脚石的唐解元,居然有着仁和公主这般通天的关系,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关系,日后怕不是要成为儿女亲家。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李乾明白,谢进完了,将来的会试能不能高中还未可知,即便能中,能入朝为官,将来的仕途恐怕也会无比坎坷。

这绝不是李乾想要的投资对象。

因此李乾第一时间就来到谢家,讨要之前自己献出的财物。

谢进听到这话,气的脸都绿了,他想不到这个李乾前后嘴脸居然如此让人作呕,特别是他这种读了几十年书的老秀才,本身就很迂腐,哪里见过这些商人的嘴脸,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乾了。

“谢举人莫不是不想还给在下?”

李乾眼看着谢进沉默了,脸色也变了,满脸的不耐烦。

两人正说话间,又来了几位商人,这些商人和李乾一样,基本都是之前向谢进献过财物的,他们来此的目的,和李乾自然是一样的。

“谢举人,我等和李老爷一样,也都欠考虑,希望谢举人成全。”

几人自然是听到了李乾和谢进的对话,为首之人倒也干脆,开口道。

谢进看着几人的嘴脸,气的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

另外一边,谢进和李乾等人悄悄离开之后,周文看向了也想跟着悄悄离开的崔正道。

“崔县令,不要急着走,方才你说的那些话,本官自然也算是刚弄明白,怎么?崔县令是怀疑我锦衣卫的卷宗,还是怀疑我锦衣卫的办案能力,亦或是质疑当今陛下?”

周文厉声喝道。

崔正道听到这话,看着眼前这位充满贵气年轻的锦衣卫千户,差点腿一软跪在地上,幸好被他旁边的一位士绅拉住了。

“下官.......下官方才只是胡言,胡言。”

崔正道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一旁的杨渊和林廷玉听到他这话,心中一沉,暗骂这个崔正道真是不当事,这就被吓得不知所言了,这话一出,他们想帮这位崔县令,恐怕都力有未逮了。

“胡言?你堂堂一个县令,朝廷命官,此刻穿着的乃是官服,并非常服,那么你代表的便是朝廷,代表的便是陛下,岂能胡言?岂敢胡言?”

周文继续逼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