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总瘫在椅子上,汗如雨下。

出了这回事,李总也不敢给其他的同事用水蜜桃抵工资了,我几乎改变了这家公司的职场生态。所以仅仅相处了两个月,我的上班搭子们也对我十分感激、不舍。最后,我在同事的欢送下,拿着厚厚一沓赔偿金走人。回家的路上,我泪如雨下,一是为打工人的情谊,二是我庆幸自己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发誓要出人头地。

敬老娘没在那五个破桃儿和三千块面前折腰!敬老娘听懂蛐蛐叫也没变哑巴!敬老娘首战告捷!一口闷了!爽!

---

第二杯,敬我没被「福报」PUA!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份工作我精挑细选。我选择了一家位于杭州的电商公司,似乎比上一家公司更有前景,规模也大了不少,装修得极具互联网风格,开放式办公室,零食饮料无限量供应,看起来光鲜亮丽。

老板叫王强,个子不高,身宽体胖,穿着帽衫牛仔裤,开口闭口「兄弟」、「家人」、「格局」。

「我们是一家人!要有创业精神!」

「公司就是你们的舞台,不要总想着公司给你多少钱,要想想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

「加班是福报!是年轻人提升最快的途径!」

底薪涨到了八千,听着像回事了。但很快,福报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式来了。

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就是只有弹性的上班时间,没有弹性的下班时间。24 小时 oncall,凌晨两点在工作群里@你,十分钟不回消息就是「没有责任心」。更离谱的是,公司内部还发行一种叫「奋斗币」的虚拟货币——加班一小时奖励 10 枚,迟到一分钟直接扣 50。这些币能在公司内部兑换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福利」:一杯速溶咖啡、一个印着老板王强灿烂笑脸的抱枕,或者一次「与 CEO 共进午餐」的机会。至于真金白银?想多了,那根本不存在的。

作为刚入职不久的新人,我还算头铁。第一次看到这份《奋斗币激励管理办法》时,就直接在部门会议上提出了抗议。我当着所有人的面问老板王强:「王总,奋斗币能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金?哪怕五比一也行啊,大家加班也好有点实在的奔头。」

王强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可以啊,公司鼓励奋斗,当然支持变现!每月开放一个兑换名额,一比一兑人民币,不过前提是——你得挣得足够多才行。」底下同事眼睛一亮,我却察觉到老员工默默低头憋着不敢笑。

后来我才发现,再精也精不过老板,那个「每月一个」的兑换名额,从来都是王强自己用。他给自己狂发奋斗币,美其名曰「CEO 全天候在岗示范」,月底再悄悄兑换进自己口袋,稳坐「奋斗榜」第一。而真正加班最多的同事,连换杯咖啡都得精打细算。

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对这个制度嗤之以鼻,甚至有点集体摆烂的心态。老张常说:「扣就扣呗,反正那破币也没啥用,总不能扣我工资吧?」我们都把这奋斗币当作一个荒唐的玩笑,直到那个黑色的星期一。

王强召开了全体会议,脸上挂着一种「我真是个管理天才」的笑容,宣布了「优化升级」后的新规:「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奋斗精神和规则意识,经管理层决定,即日起,所有因违纪、迟到、响应不及时等原因扣除的奋斗币,将按 1:1 的比例直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奋斗币奖励制度不变,鼓励大家多挣少扣,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