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疲惫的回归与导火索
晚上九点,我拖着一身的疲惫,打开了家门。
玄关的感应灯“啪”的一声亮起,照出了一地的狼藉。儿子的奥特曼玩具断了一条腿,孤零零地躺在鞋柜旁;女儿的粉色发卡,被踩得有点变形,黏在了一块不知名的污渍上。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饭菜、汗水和婴儿奶嗝混合在一起的、独属于我们这个七年老家庭的特殊味道。
“老公,你回来啦?”
林晴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一丝有气无力。我换上拖鞋,把公文包随手一扔,整个人像一滩烂泥一样陷进了沙发里。
客厅的灯光很暗,只开了一盏落地灯。林晴正跪在地上,一块一块地捡着散落的积木。她穿着一套起球的灰色居家服,头发用一个鲨鱼夹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贴在因为疲惫而有些蜡黄的脸颊上。
这,就是我结婚七年的老婆。曾经那个笑起来眼睛里有星星的系花,如今已经被两个孩子和一地鸡毛的琐碎,磨平了所有的光。
说不心疼是假的,但说不烦,也是假的。
“今天怎么这么乱?”我闭着眼睛,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项目到了关键期,我连着加了半个月的班,脑子里的弦绷得像是下一秒就要断掉。
“别提了,”林晴叹了口气,把最后一块积木扔进收纳箱,“诺诺和曦曦今天跟疯了样,下午打了一架,晚饭也没好好吃,这会儿刚哄睡着。我腰都快断了。”
我“嗯”了一声,没再说话。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我负责在外面冲锋陷阵,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留下一千块的烟钱和交通费,其余的全部上交。她负责在家看管后方,屎一把尿一把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我们就像两颗咬合在一起,却又被磨得不再严丝合缝的齿轮,咔哒咔哒地,日复一日地,推动着这个叫做“家”的机器。爱情?那玩意儿,早就被孩子的哭声、学区房的贷款、还有柴米油盐的账单给碾碎了,连渣都不剩。
客厅里沉默了一会儿,只有墙上的时钟在单调地走着。
“对了,老公,”林晴忽然坐到我身边,语气里带着一丝久违的兴奋,“下周六,我们大学同学聚会,就在市里那个‘金色年华’,你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
我睁开眼,看着她。昏黄的灯光下,她的眼睛里似乎闪烁着一点点期待的光芒,像是快要熄灭的炭火,被一阵风吹得又亮了一下。
“同学会?”我皱了皱眉,“孩子们怎么办?”
“我已经跟我妈说好了,让她周六过来帮忙带一天。”她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期待,“我都……快五年没参加过了。班长在群里艾特我好几次了,说好多老同学都从外地回来,就想见见我呢……求你了老公,就一天,好不好?”
看着她那副样子,我心里那点烦躁突然就软了下去。
是啊,五年了。自从有了曦曦,她就再也没出过远门,生活半径被压缩在小区方圆五公里之内。菜市场、幼儿园、家,三点一线。她的朋友圈,除了晒娃就是晒娃,连一张自己的自拍都找不出来。
“行吧,”我呼出一口气,“去吧,是该出去散散心了。”
“耶!老公你太好了!”林晴一下子就乐了,像个小女孩一样在我脸上亲了一下。那一下,很轻,带着一股淡淡的宝宝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