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深夜,江一明家中。

女儿已在床上睡熟。他褪去休闲外套覆在椅背,腰带半松地倚坐在床边。他轻轻挨着妻子躺下,温柔地用手抚摸她的背,妻子翻身钻进他怀里,发间飘来香水味,两人影子在墙上游走成缠绵的藤蔓。

借着朦胧月色和酒后微醺的气氛,他正要俯身亲吻妻子,唇齿将触未触的刹那,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宁静。他瞥见来电显示“遵义的彭总”,皱了皱眉未予理会,继续朝着妻子吻下去。可那铃声像是故意作对,再度急促响起。

江一明僵了一下,眉头绷紧又松弛,终究还是任铃声催命符般响了第二遍,苏念安推了推他,轻声说道:“接吧,怕是急事。”

“彭总,这么晚?”江一明嗓音沙哑,听筒里传来浓重的遵义口音,“江总,实在不好意思,我们计划有变,就不准备到林城来考察酒店产品了。”

江一明只觉心中“咯噔”一下,原本被搅乱的情绪瞬间变得更加烦躁,但他还是强压着内心的波澜,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客气而镇定:“彭总!是什么原因呢?是对我们寄送的产品样品不满意呢?还是……”

彭总那边停顿了几秒,语气略显深沉,“江总,不瞒你说,我们今天刚考察完铜仁那边的供应商……也对比了几家,发现他们在产品升级方面做得不错,各项数据都接近你们即将推出的新品,而且价格优势明显。”

江一明心头一紧,睡意顿时消散。彭总可是极具实力的潜在客户,这个市场订单对公司来说关乎重大,绝不能轻易丢失。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语气诚恳地说道:“彭总,您今天跑完铜仁,这份辛苦我江一明先记在心里。您也清楚,做生意讲的是诚意,看的是长远。”他顿了半秒,把语速放慢,试图让自己的话语更有说服力,“既然您已经拿到那边的数据,我就不兜圈子了——我们新产品真正的竞争力,不是在价格,而在于‘交付’两个字。”

电话那头没有打断他,江一明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彭总的兴趣。他抓住这难得的半秒缝隙,继续说道:“从铜仁到林城高铁十分便捷,务必请彭总一行赏光,酒店我将给您安排在温德姆钻石花园,那里正是我们公司产品的旗舰展示中心,全线产品陈列齐全,能让您直观感受产品细节,体验产品特色。请您务必亲临考察,我相信您一定会看到我们产品的独特价值!”

说到这儿,江一明感觉自己的心跳声越来越快,几乎盖过了听筒里的电流杂音。他紧张地等待着彭总的回应,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终于,电话那头传来了彭总沉稳而有力的声音:“江总客气了!我打这通电话,也正是出于此前对你的承诺,既然江总盛情邀请,那我们临时调整行程,明天就到林城。”

江一明心中一喜,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连忙说道:“彭总爽快!那咱们林城见,我一定安排妥当!”

“好,林城见!”随后,电话“嘟”的一声挂断。

江一明深知此刻形势紧迫,不容丝毫拖延。他迅速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接连拨通了公司得力助手小陶和销售部李林的电话。这两位年轻人,可是他一手培养,视为左膀右臂的得力干将。

小陶虽初入职场,却已在法务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她处事条理分明、从容不迫,更兼容貌清丽、气质出众,在公司中不仅是能力担当,也算得上是颜值担当。

李林,最初是由刘金引荐而来。起初,江一明只觉得他像个懵懂无知的少爷,凡事都要人操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林逐渐成长起来,不仅学会了亲自动手、积极动脑,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各种问题系统、综合地进行分析。在销售业务领域,他凭实力一路攻坚克难,如今早已成长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江一明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过,通讯录里“小陶”和“李林” 的名字。窗外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他深吸一口气,接连按下了通话键。

“江哥,有急事?”小陶的声音率先从听筒里传来,清晰中带着一丝职业性的警觉,背景里隐约能听到文件翻动的沙沙声。

几乎同时,李林的声音也挤了进来,带着刚从房间跑出来的喘息声:“江哥,你找我?”

江一明将手机架在书桌的支架上,屏幕里出现两个年轻而专注的面庞。小陶长发利落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面容与明澈的双眸;李林则是头发有些凌乱,目光却灼灼有神。

“嗯,有个急事,情况特殊,打扰你们休息了。” 江一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目光扫过屏幕上的两人,“我们的新品信息可能泄露了。刚刚彭总来电,说他们在铜仁考察供应商时,竟拿到了与我们新品几乎一致的产品。”

李林猛地瞪大了眼睛,身体不自觉地前倾:“泄密!会是谁呢?我们自己的生产线和员工都是老班底,没人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问题应该不在内部。”

“问题出在铜仁代工厂那边。”江一明的指尖重重地敲了敲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彭总说,铜仁那边的供货商不仅有同款样品,还能保证和我们新产品分毫不差。铜仁代工厂的问题比想象中更麻烦,他们不仅泄了密,很可能还在偷偷给本地那家销售公司供货。”

“就是他们!”李林恍然大悟,语气里带着几分懊恼,“当初谈合作时,他们明明有四条生产线,却只肯给我们两条,说剩下的要安排别的订单,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现在看来,他们早就留了后门。”

江一明沉默片刻,指尖在桌面上画着圈:“今晚不讨论是谁干的,当务之急是阻止对方利用这批货物,他们能拿出和我们分毫不差的产品,看来不只是泄密,而是将我们提供的生产工艺全盘窃为己用。现在最重要的是两件事——‘证据’和‘合同’,我们必须保证泄密的人跑不了,市场也丢不了。”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小陶,你按这个思路走。给铜仁销售公司发封律师函,不用把话说透,就说‘已掌握疑似侵权线索,保留一切权利’,打草惊蛇,逼他们先停下来。同时给代工厂发份传真,话里留半句,让他们知道我们有法律维权的后手,不敢轻举妄动。”

“好的,江哥。”小陶立刻回应,面前的笔记本上已经快速记下几个关键词,她指尖转笔稍顿,抬眼时目光透着专业的冷静,“当务之急是锁死证据链。我马上联系、协调,即刻启动应急预案,先查代工厂的货物流水和物流信息,越拖延,对方销毁证据的可能性就越大。并联系公证处那边做好准备,明天一早就让人去代工厂,仓库里的样品、模具照片,甚至送货单,只要能证明是我们的设计,全部做公证存证。”

“内部资料也要梳理清楚。”江一明补充道,“把和代工厂签的《委托加工协议》《保密协议》都找出来,重点标三个条款:保密义务、违约金、知识产权归属。特别是打样记录,每一次修改的图纸版本都要对应上日期,铁证如山才能让他们无可抵赖,证明我们才是原创方。”

李林突然皱起眉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着:“如果他们今晚就已经彭总签约怎么办?那我们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就算签了也不怕。”小陶的声音斩钉截铁,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坚定的线条,“我们可以立刻启动法律程序,让律师去法院申请查封他们的库存和模具,禁止他们继续生产销售。只要法院裁定下来,彭总那边就算签了约,也得掂量掂量侵权的风险,不敢轻易合作。”

江一明点点头,目光转向李林:“小陶,你再梳理一下我们采取法律手段的后招,做到有备无患。”

小陶清了清嗓子,条理清晰地说道:“分下面几步走。第一步,告代工厂违约,依据《民法典》第 577 条,要求他们停止生产、销毁库存,赔偿我们的预期利润和律师费。合同里不是有‘排他供货’条款吗?正好可以拿出来用,限制他们给其他公司供货。第二步,把铜仁销售公司也拉进来,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9 条起诉他们,他们明知是泄密产品还拿来做生意,属于共同侵权。2024 年新出的司法解释正好能用,我们可以主张三倍惩罚性赔偿。”

江一明听完,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目光转向李林:“李林,之前销售这块是你在抓,现在情况有变,你有什么思路?”

李林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后开口道,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江哥,从销售端看,这事儿得变被动为主动。对手拿着我们的参数去报价,说明他们急着抢市场。我们可以借彭总来体验店的机会,把核心功能先亮出来,让竞争对手的‘同款’变成跟风货,失去市场先机。”

江一明微微颔首,适时肯定,眼里闪过一丝锐光:“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可以放出消息,新方案过去——独家供货价再降 3%,再加半年免费配送。彭总要是动心,很可能会主动回头与我们深入洽谈。”

“这个条件可以承受。”江一明肯定地补充道,““务必向彭总强调,跟我们合作,不用担心侵权风险,更不用等现货,生产线随时能启动。”

江一明梳理完流程和思路:“小陶,你同步跟进两件事:一是法务跟进核查新增服务的合规性,二是盯着代工厂的库存盘点——要是他们偷偷给对手供货,我们得立刻冻结预付款。”他顿了顿,“李林,你把关好新方案的细节,明天彭总这一块,就看你的表现了。”

李林已经抓起手机,屏幕亮起时映出他眼里的光:“江哥,放心,我今晚不睡也得把方案改出来。”

小陶合上笔记本,“江哥,法务那边我会安排好,随时待命。”

视频会议即将结束时,江一明看着屏幕上的两人,语气沉重却带着力量,“记住,我们不仅是在跟对手抢时间,同时也是在跟他们比谁少犯错。越是危急时刻,越要沉着冷静,不能自乱阵脚。”

李林和小陶相视一眼,齐声应道:“收到,江哥!”

挂断视频,江一明独自坐在书房里。窗外,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刚才的对话。这场‘仗’不好打,但他相信,只要他们三人齐心协力,守住 “少犯错” 的底线,就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江一明走出书房,转身望向卧室。妻子苏念安睡眼朦胧,声音软糯地嘟囔着:“老公忙完啦?今天打麻将坐得浑身酸,实在太累了……明天早上我想多睡会儿,你带萱萱去兴趣班好不好?”

江一明注视着她倦怠的侧脸,终是轻声应道:“好,你好好休息。”他蹑手蹑脚地退出房间,将门缓缓合上,只剩一声几不可闻的“咔哒”落锁声融进夜色里。

回到自己的单人床,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外人眼中,他是掌管二十多名员工的江总,人前风光无限,身着西装革履,步伐自信地穿梭于写字楼间,在会议室里口若悬河,谈笑间,便能敲定百万级别的合作项目。

可只有他自己清楚,回到家,褪去那层 “老总” 光环,他不过是个为生活奔波、被压力缠身的普通男人,是妻子口中的丈夫、女儿眼中的父亲。

现实的压力如汹涌潮水,为了家庭,为了给妻子和女儿更好的生活,付出大量时间精力,为了企业,为了员工的生计,滚动的成本就像沉甸甸的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

公司运营更是难题重重,资金周转时常捉襟见肘,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手挤垮。精神上的空虚也如影随形,那些灯红酒绿的商业应酬后,是无尽的孤独;决策时刻,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彷徨与挣扎,日复一日,消磨着他的意志。

晨曦把街道染成淡金色时,江一明带着女儿出门了。

疾驰的车碾过带露的尘土,在兴趣班门口停下。萱萱背着画夹蹦跳着跑进教学楼。“爸爸请你早点来接我!”她的声音清脆悦耳。

“知道了。”江一明目送她消失在走廊拐角,转身从后备箱拎出笔记本电脑。他支起电脑坐在副驾驶室里加班,左手握着的冰美式咖啡晃动细密的泡沫,杯壁凝着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滴。

他轻轻抿了一口杯中咖啡,感受着口腔传来的丝丝冰爽,右手则在触控板上灵活地滑动,动作快得划出残影。屏幕上,年度销售曲线的折线在 PPT 里起伏跌宕。又抿了口咖啡,苦涩混着微酸漫过舌尖——就像此刻的处境。

按照合同约定,代工厂的生产线应专为明月酒店用品经营有限公司供货。然而,令人气愤的是,代工厂竟公然违反保密协议,擅自将新产品样品泄露给了铜仁酒店用品销售公司。此举无疑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商业风险,让他深感忧虑。

然而他深知,作为团队核心,此刻必须保持冷静与信心。通过昨夜的紧急部署,他相信李林与小陶定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他们的专业能力顺利完成任务。而他,则将在幕后做好远程统筹与支持,为他们提供坚实后盾与必要协助。

虽然他已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频繁奔波于各类应酬场合,却依然时刻关注着李林与小陶的工作进展。越是面对复杂棘手的局面,他越是沉着以对,这不仅是对团队的考验,更是锤炼这两位左膀右臂的宝贵机会。

手机“叮咚”连响三声,工作群里的红点像烧起来的火星。李林发来段语音,背景里有打印机的嗡鸣:“江总,彭总那边又问起产品质保期,说铜仁那家承诺比我们久,我们要不要跟进?”

江一明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不用。质保不是比数字,是比底气。李林,关于客户提到的产品功能细节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演示方案。比如,制作一个详细的对比表格,将我们产品的功能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全面对比,突出我们产品的独特优势。”

他顿了顿,补了句,“同时,准备一些与客户所在行业相关的成功案例资料,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价值,感受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这样,应该能更好地解答客户的疑问,增强他们对产品的信心。”

刚回复完工作群的消息,办公软件又弹出多个部门的请示文件,像是一封封亟待处理的加急信件,堆积在他的眼前。江一明轻轻放下手机,端起那杯已经微凉的咖啡,轻抿一口,感受着咖啡在口中渐渐散去的苦涩与醇香,仿佛在品味着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犀利而敏锐,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审视着战场局势。他逐一点开文件,快速审阅着里面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看完文件后,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下一条条指令,协调着各部门下周的工作安排:

“市场部,下周的推广活动要提前做好预热工作,利用线上媒体和线下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可以联合旗舰酒店制作一些精准的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同时,与各大媒体和网红合作,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

研发部,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度,确保能按时交付。如果遇到技术难题,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关,不要耽误整体进度。

财务部,严格控制成本,同时做好资金预算和调配工作。每一笔开支都要精打细算,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安排完各项工作后,江一明靠在椅背上,微微闭上眼睛,稍作休息。他知道,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心中默念,希望李林和小陶那边都顺利。

手机震动了下,是小陶发来的公证处回执。照片里的模具编号清晰可见,红章盖在“原创设计”四个字上。江一明把图片转发到工作群,配文:“证据链加了一环。李林,跟彭总提的时候,不经意说句‘我们的新产品设计都做了专利登记’。”

“收到!”李林的回复带着秒回的速度,后面跟了个加油的表情包。江一明笑着回了个“加油!”。指尖在屏幕上悬了悬,终究没再追加任何指令。凉风吹进半开的车窗,带着清晨特有的清冽,卷起他额前的碎发。他忽然觉得,这场‘仗’或许不用打得剑拔弩张——就像父亲当年教他钓鱼时说的,沉住气等鱼咬钩,比拼命拽线更管用。

江一明看着屏幕上那个咧嘴笑的青年头像,忽然想起几年前这小子第一次见客户的模样——白衬衫熨得笔挺,却紧张得攥皱了报价单,把 “供货周期三十天”念成 “退货周期三十天”,耳根红得像浸了血。如今这个沉默寡言的阳刚少年,竟已能在会客沙发上与彭总的助理谈笑风生。

刚把笔记本合上,手机又震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小陶”的名字。电话接通的瞬间,她急促的呼吸声顺着听筒漫过来:“江总,代工厂那边的合同细节出了点岔子。他们想把付款方式改成分期付款,分五期付完,最后一期要拖到验收后三个月…… 但财务部的制度是最多分三期,尾款最多延一个月。”

江一明靠在椅背上,喉结动了动。熬夜带来的疲惫像潮水般涌上来,声音里透着掩不住的沙哑:“你先别急,把对方的具体方案发我看看。”他揉了揉酸涩的太阳穴,指腹按在突突直跳的额角,“分期付款不是不行,但得加个条件——让他们提供总公司的连带担保。你跟客户说,我们可以接受五期付款,但最后一期的支付节点要提前到验收后一个月,逾期按日收万分之五的违约金,这条必须写进补充协议。”

小陶在那头飞快地记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清晰可闻:“我明白了。那质保金这块,他们想从总金额里扣 15%,我们之前都是 10%……”

“最多 12%。”江一明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但必须注明:质保期内无任何质量问题,到期后十个工作日内全额返还,不计利息。这是底线,绝不能再退。”他顿了顿,声音放柔了些,“你跟财务那边核对一下条款,确保没有漏洞。辛苦了,小陶。”

挂了电话,江一明捏着手机的手指微微发颤。脑袋像被塞进灌满沙子的麻袋,沉得快要炸开。但他知道不能停——年度销售总结 PPT 还摊在桌面上,最后一页的“未来规划”还空着大半。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点开文档,目光落在图表里那条陡然上扬的曲线的——那是去年李林啃下的西南区大单,硬生生把销售业绩拉升了23个百分点。

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新产品市场拓展计划”时,他忽然想起上周在茶水间撞见李林的场景,那小子正对着镜子练微笑,一见人来赶忙挠挠后脑勺,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小陶说……客户喜欢看真诚的笑容,我怕我笑得太僵,吓跑人。”此刻想来,那略显笨拙的认真,倒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让人踏实。

小陶的身影也随之浮现。上次处理专利侵权案时,她抱着四十页证据材料在会议室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眼下的青黑比文件上的公章还要醒目,却始终紧咬牙关未喊一声累。这姑娘一向如此,再大的压力都藏在平静的语气之下,只在问题彻底解决之后,才会对着屏幕悄悄揉一揉发红的眼眶。

江一明调整完最后一个数据图表,将鼠标移至保存键上方。窗外的阳光早已越过对面教学楼的屋顶,在地面投下斑驳跃动的光斑。他忽然想起某人曾说过的话:“你总说要带他们飞,也得给他们展翅的机会。”

手机屏幕即将暗下之前,他迅速在工作群中发出消息:“上午大家辛苦了,中午我接完孩子就回公司。”略一沉吟,又补充道,“与彭总沟通不必过于拘束,自然相处,就当朋友聊天。”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走廊里传来女儿下课的喧闹声。江一明合上电脑,起身时腰脊发出轻微的“咔”声。他望着教学楼门口涌出来的小小身影,忽然觉得,那些悬在心头的焦虑,好像被清晨的风吹散了不少。

公司就餐区桌上摆着四盒外卖,江一明带着孩子和小陶他们一起吃着加班餐,江一明捏着纸巾的一角,慢悠悠地擦去萱萱嘴角的酱汁,小姑娘正用勺子把卤蛋戳成蜂窝煤,米粒粘在脸蛋上,正要给她的脸擦干净时,就听见 “砰” 的一声,李林风风火火地推开玻璃门,手里的文件袋甩得像面旗子。

“江哥!”他脸上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亮,经过小陶身边时下意识挺直了腰背,今天他身上那件白衬衫,正是小陶上周提醒他 “袖口要熨平”的那件,“彭总那边搞定了!他对我们的补充方案特别感兴趣,说细节得再聊聊。”

小陶正撕开一次性筷子,闻言抬眼时眼里闪过笑意,指尖在李林的文件袋上轻轻点了点:“厉害啊,我的哥,我就说你能行。”

李林的耳朵“腾”地红了,手忙脚乱地拉开椅子坐下,膝盖不小心撞到桌腿。他慌忙把萱萱的果汁往小姑娘面前推了推,声音都带了点颤:“小陶,你别笑我,我可不能让这个大单搞砸嘛!”

江一明瞧着他这副窘迫的模样,故意瞪大眼睛打趣道:“哟,行啊,李林!现在连彭总这样的老江湖都能被你拿下了。”

“嘿嘿,”李林挠着后脑勺,视线不自觉地飘向小陶,“这不是跟你学的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说了,小陶帮我整理的客户资料里都记着呢!”

小陶正往萱萱碗里夹青菜,闻言嘴角弯了弯:“是你自己有心,我就标了几个字而已。”她抬眼时正好撞上李林望过来的目光,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赶紧移开视线,只有萱萱拍手笑道:“李叔叔脸红啦!”

正说着,江一明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着“彭总助理小刘”的名字。他按下免提键,听筒里传来略显急促的声音:“江总,彭总对方案确实满意,就是价格方面……能不能再让让步?”

李林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江一明,手指在桌面上快速写了个 “专利”,又比了个“3%”的手势。小陶在一旁悄悄竖了竖大拇指,从文件袋里抽出产品专利证书的复印件,往江一明面前推了推。

“小刘啊,你好!”江一明慢悠悠地搅动着杯子里的茶水,“我们的方案光独家专利就用了三项,耐磨测试数据比行业标准高20%。不过彭总有诚意,我们也不能含糊。”他顿了顿,余光瞥见李林紧张得攥紧了拳头,“这样,明天早上来公司会议室,我们具体梳理一下合同,价格嘛……好商量。”

挂了电话,江一明刚要开口,却看见小陶把盒饭里的干净米饭往李林碗里拨,并说道,“多吃点,怕你不够。”

江一明故意提高了音量,意味深长地说,“小伙子,不错嘛,能者多劳,饭量也杠杠的,成长的很快啊。”

李林扒米饭的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米粒溅到鼻尖上都没察觉,嘴里含糊地说:“都是江哥和小陶给力啊!上次西南区的单子,小陶帮我改报价单改到凌晨三点,红笔标出来的‘客户痛点’,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江一明站起身,目光在两个年轻人之间转了圈——小陶正低头给萱萱擦手,眼神充满宠溺和喜欢;李林望着她的发顶,眼神里带着藏不住的喜欢。

“好好干!”他的声音里裹着笑意,“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爸爸,那我是几点钟的太阳呢?”萱萱举着勺子歪头问,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放心吧江哥!”李林猛地抬起头,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光,“我一定和小陶全力配合,坚决守住公司的利益!”

小陶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却把自己盒饭里的卤蛋夹到他碗里:“先好好把饭吃完。下午还要核对测试数据,别到时候饿得没精神。”

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淌进来,在蒸腾的热气里织成一张金网。江一明看着萱萱张着小嘴,吃下小陶喂来的排骨,又见李林手忙脚乱地为两人递上纸巾,忽然看着这满桌的狼藉,感觉比庆功宴都让人心里踏实。

毕竟,好的团队从不是靠一个人往前冲,而是有人能在前面领航,有人在两翼护航,各自发光,却又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看见李林在计算库存周转率等指标,小陶在会议室里逐条核对合同,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流转,比任何宏伟蓝图都更令他感到笃定。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指尖在年度销售总结PPT的图表上停留。

他深吸一口气,把光标移到“市场占有率”的柱状图上。鼠标拖动的瞬间,屏幕上的数字跳了跳——12.7%,比去年同期涨了3.2 个百分点。这个小数点后的数字,藏着销售组跑断的皮鞋底,研发部熬亮的夜灯,还有财务部对着发票反复核对的红笔痕迹。

调整图表样式时,江一明的手指顿了顿。去年的亏损数据还在表格里躺着,像块硌脚的石头。那是小陶连夜翻出五年前的合同,找出供应商的违约条款追回赔偿;是李林带着样品跑遍西南五省,把退货率压到了行业最低。此刻这些数字在屏幕上安静排列,感觉特别让人踏实。

窗外的夜色浸进办公室,把玻璃映成面镜子,他对着屏幕将数据核对了三遍,连小数点后第二位都未放过。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未来规划”四个字时,忽然想起入职培训时说的话,“每个数字都是客户给的信任,每条折线都是团队踩出的脚印。”

此刻这些字符在屏幕上闪烁,像落在深海里的星光,承载着整间办公室的灯火,和几十双手共同托举的希望。

走廊尽头传来保洁阿姨拖地的声响,女儿萱萱早已在沙发上蜷缩着睡了许久。江一明正要保存文件,动作却微微一滞。桌角的咖啡杯底凝着一圈褐色的渍迹,旁边压着一张便签——是小陶留下的,“西南区数据已与财务核对完毕,请放心使用。”字迹清秀工整,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他重新点开图表,把“研发投入”的占比调高了两个百分点。鼠标点击确认的瞬间,毕竟,每一个精准的数字背后,都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的跋涉。江一明关掉 PPT 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键盘边上的咖啡杯还剩最后的余香。

周一,清晨,闹钟刺耳地响起。

江一明依旧留恋睡梦中不忍睁开眼,只听见妻子在隔壁房间轻声哄着女儿:“萱萱听话,妈妈送你去上学咯。”紧接着,传来“砰” 的一声关门声,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震得人耳朵都嗡嗡作响,随后四周又恢复一片宁静。

他从床上爬起,拖着昏沉的脑袋走进卫生间,镜子里映出的是一个睡眼惺忪、满脸胡茬的自己,洗漱完,他走到衣柜前,伸手翻出那件钟爱的纪梵希蓝色衬衣,这衬衣的面料柔软顺滑,触感极佳,穿上它瞬间增添了几分自信。

双手熟练地将领带系得一丝不苟,每一个褶皱都恰到好处,又把袖口的扣子一颗颗扣得整整齐齐,再套上笔挺的浅灰阿玛尼外套。一番打理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精神抖擞,爽朗帅气。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虽然眼角已经爬上了些许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闪烁着活力的光芒。配上这件自认为最“称头”的衬衫,俨然成为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成功人士,自顾自恋地欣赏着镜中的自己。

正准备出门,手机突然“叮铃铃”急响起来,尖锐的铃声如催命符般打破寂静,吓了他一跳。他赶忙掏出手机,屏幕上来电显示正是李林。

“喂,老大,彭总他们已经到公司了,你看,你能不能尽快过来?”李林在电话那头急切地说道,在听筒里蹦跶着,带着点火烧眉毛的急。

“要得,我晓得咯,你和小陶先接洽一下,我马上过来。”江一明一边应着,一边手忙脚乱地抓起钥匙和皮包。匆忙之间,原本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桌面,顷刻间被他翻得凌乱不堪。

“你和小陶先接洽着,带客户转转,看看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三十分钟左右到。”

挂了电话,他抓起皮包往门口冲,皮鞋跟在走廊瓷砖上敲出“噔噔”的响,倒比平时的脚步轻快了三分。

他顾不上收拾,匆匆出门一路小跑至车旁。市区的街道早已喧闹起来,沿街早餐摊紧挨着排开,蒸腾的热气向上弥漫。油条在锅中翻滚,发出 “滋滋” 的声响,散发出诱人的酥脆香气;包子蒸笼里,白白胖胖的包子若隐若现,那鲜香的味道直钻鼻腔;还有那软糯香甜的糯米饭,醇厚的香味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各种香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直往他的鼻子里钻,勾得肚子里的馋虫上蹿下跳,闹腾得厉害。

他终究没能抵挡住这诱人香气,迅速下车买了个糯米饭团,全然不顾旁人投来的诧异目光,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一边快步小跑回车上。坐进驾驶座发动车子,路过市中心小学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放慢车速,目光透过车窗,往里瞅了一眼。远远看着校园里一教室隔着一教室的学生,心里默默想着女儿这会儿是不是已经在教室里乖乖上课了,可别再像平日那般调皮捣蛋,惹得老师头疼。想到这儿,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无奈却又宠溺的笑容,随即深踩油门,朝着公司的方向驶去。

此刻,公司大厅内,前台接待正恭敬地为客户递上矿泉水,小陶等人静立一旁,指尖轻捻着打印整齐的公司简介,唇角含着浅浅的笑意。

今日前来洽谈合作的,正是来自遵义的彭总一行四人。基于前期扎实的对接铺垫,加上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价格也极具优势,在展示产品细节和详细介绍性价比后,彭总对合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彭总,难得您大驾光临,不必急于谈业务。若有兴趣,不妨先多了解了解我们公司。”小陶侧身向走廊尽头优雅一指,微笑道,“常言道,做生意先看人。请您先感受一下我们这里独特的‘family企业文化’。”

“‘family企业文化’?这倒勾起我的好奇了,走,一起去看看。”彭总一行随着他们向里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健身房的玻璃门——里面的跑步机仍在微微晃动,毛巾架上搭着一条印有公司LOGO的蓝色毛巾。

“这是去年增设的,”李林笑着介绍,“之前有位同事总说加班没空锻炼,江总第二天就安排人把储藏室改成了健身房。”

小陶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沐浴露清香迎面飘来。淋浴房的挂钩上挂着三四个不同款式的沐浴球。“加班晚了可以在这儿冲个澡,”她指着角落的干衣篮,“洗衣液和烘干机都是公用的,您看那筐运动汗衫,是李经理昨天忘收的。”

客户被逗笑了,指着厨房的方向:“那里面该不会还藏着锅碗瓢盆吧?”

“还真有。”李林拉开玻璃门,里面的电磁炉还温着,锅沿沾着点水渍。“上周小陶胃不舒服,在这儿煮了锅小米粥,香得整个楼层都闻得到。” 他从消毒柜里拿出三个印着卡通图案的碗,“您看这碗,都是员工自己带的,江总说,用自己的家伙吃饭才香。”

客户的手指在厨房料理台上轻轻敲了敲,光洁的亚克力台面有一处浅浅的烫痕。“这是我上次煮泡面不小心留下的,”李林嘿嘿一笑,“江总看到后非但没怪我,还说‘下次煮点好的,记得加个蛋’,我自己不好意思就买了块隔热垫。”

小陶正为客户手冲咖啡,闻言转头嗔了李林一眼,眼中却漾着笑意:“彭总您别听他瞎说,我们这儿没什么硬规矩。员工加班晚了,在厨房煮碗面,去健身房跑几圈,冲个澡再回家,都跟在自己家一样自在。”

她指着走廊墙上的照片墙,最中间那张是去年年会拍的,画面中,李林举着话筒夸张地唱着歌,小陶在旁边战术性喝水,江一明站在后面,笑得眼角堆起了褶子,“您看,我们都把这儿当成遮风避雨的地儿,员工是家人,客户自然也是朋友。”

彭总望着照片墙,忽然笑了:“你们江总倒是真把公司经营得像个家。”

“可不是嘛,所以叫‘family企业文化’。”李林刚接话,就看见江一明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正低头系着松开的领带,脚步还是那副急匆匆的样,却在看见他们时,放慢了速度,嘴角扬起了熟悉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