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本天衣无缝的合法账本。
第二天,果然不出我所料。
消防、税务、工商好几个部门的车停在了店门口。
一群穿着制服的人冲了进来。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店铺。
员工们按照我的嘱咐。
“各位领导,这是怎么了?”
“我们老板说店里要扩大经营,重新装修。”
“昨晚刚把东西清空,正准备去工商局报备呢。”
联合执法队的人脸都绿了。
他们找不到任何可以扣押的货物。
声势浩大的行动,成了滑稽剧,只能收队。
与此同时,我早就安排好了。
父亲的学生,那个在报社当记者的年轻人,拍下了全程。
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明星小店装修之谜》的侧写。
文章里一个指控的词都没有。
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我们小店昔日的火爆和今日的空寂。
然后采访了几个群众。
字里行间,充满了暗示和疑问。
巧妙地把矛头引向了幕后的黑手。
舆论开始发酵。
我的父亲,周望舒,第一次主动地站了出来。
他拿着那份报纸,找到了我。
“儿子,商场上的事,我不懂。”
“但和这些人打交道,得讲道理和规矩。”
“这是爸爸的专业。”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凭借着声望四处奔走。
但过程艰难。
他拜访的第一个学生以事情难办为由婉拒了他。
第二个甚至避而不见,显然已被杜四爷打点过。
父亲没有放弃,找到了几个坚守原则的老部下和学生。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