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听着沈培风还在和孙秀兰理论,徐贞月知道,还得是自己出马。

大丫缓步挪腾到徐贞月身边,小声安慰她:“娘,您别生气。”

徐贞月有些好奇,问道:“你们俩不生气?”

难道两个孩子不应该生气她们的父亲不及时回来护着她们,还一味只知道和不讲理的人讲理吗?

应当是应了那句‘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才对啊?

大丫扯了扯徐贞月的衣袖,低声回话:“爹不会信阿奶说的话,爹爹会护着我们的!”

徐贞月了然一笑,看来沈培风这个爹当得不算太糟糕,至少没有太亏待两个孩子。

或许就是看在这一点的份上,原身才会愿意给沈培风生儿育女的吧。

就是不知道,两小只还有原身到底为何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是的,她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咕咕’叫了两声。

现在距离午饭时间也没过去多久,肚子就饿了,可见她们娘仨在家里从来没有吃饱过。

“送孩子去县里学手艺?娘,你是否敢指天誓日地同我保证,这位不是青楼的老鸨!”温润好听的嗓音更加低沉了些,怒意不言于表。

孙秀兰闭嘴不答。

“娘当着我的面要把我的孩子卖去青楼,本就没有经过我和娘子的允许,就算今日孩子被带走,也是违背了我朝律法的!”

孙秀兰和孙翠花再次被怼得哑口无言。

要是沈培风还没回来,她尚且可以用一个‘孝’字来代替沈培风做主。

只要沈大丫被送去了青楼,就算到时候沈培风回来,木已成舟,他再把孩子从青楼带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有辱他秀才的名声。

现在沈培风把她的遮羞布一层层扯开,倒让她无处遁形。

徐贞月额头上血红的伤口再次刺痛了他,“我倒是不知道,我娘子又不是头脑不清楚,怎会自己就把脑门撞到墙上去?这样严重的伤口,娘的意思是躺一躺就能好了?”

孙秀兰有些被自己这个大儿子的气势唬住,虽然刚才这么多人看到徐贞月‘死而复生’,但她可不能承认徐贞月是被她逼到自己撞墙的。

“儿啊,我还能逼她撞墙不成?你休要胡搅蛮缠!明明就是徐贞月她自己走路没有看着,自己摔了!我倒还没怪她不顾着肚里的孩子,不顾着我们沈家的骨肉呢!现而今你们倒先怪罪起我来了?”

反正她一口咬定就是徐贞月自己摔的,那时候家里没有外人,就算徐贞月还有人证,那也只有大丫和二丫是向着她的。

孩子说得话哪有大人的话可信?

孙秀兰给了孙翠花一个眼神,孙翠花立刻心领神会,在旁边开始帮腔起来。

“是啊大哥,娘好心好意让大嫂去躺着休息,大嫂不听娘的话不说,还倒打一耙。”

沈培风连一个眼神都没给孙翠花,她唯利是图的小人行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只定定地看着沈母,温和的眼眸似乎要把人看穿,“娘说是为了我们,便没有要趁我不在家,趁我娘子身子不适,把孩子全都卖去青楼的道理!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娘说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到头来却要自己拿了钱去让二弟一家过好日子,让我们背负卖儿卖女的骂名,这就是娘所谓的为了我们好?”

从进了自家院子起,沈培风就没有看到家里除了孙秀兰和孙翠花之外的人,老三一家和孩子们都被支了出去。

呵呵,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好歹留三弟和三弟妹在场,他们就不会让娘能有机会把家里的女孩卖了!

孙翠花向来只敢在背后蛐蛐大嫂和三弟妹,明面上总得给家里的男人点面子,被沈培风这么一说,也低着头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刚才还理直气壮的孙秀兰也泄了气,“你休要胡说,我只是替你们收着这五两银子,等你回来自然是要交给你的。”

此话一出口,孙秀兰都愣住了。

孙翠花瞪大了眼睛走到孙秀兰身边,双手扶着她的胳膊剧烈摇晃着,还不忘记质问孙秀兰:“娘!您说什么呢!这银子不是留给相公读书的吗?”

边说她还不忘记边眨眼暗示孙秀兰,两个人必须得把这个谎圆了,不然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拿到,还没了名声。

孙秀兰略显慌乱,狠狠掐了自己一把,眼泪就又出来了。

“儿啊!你别多想!这银子我是准备等你媳妇生了,去买两只老母鸡回来,再买些补营养的小米和红糖,可不是想自己拿了。”

银子被她藏在房间砖头缝里,还没捂热乎呢,断然不会拿出来的。

沈培风已经渐渐没了耐心,自从他娘子怀上这胎,身子比之前更弱了,经不起再这么劳累下去。

他为了在外面多攒些钱,才有两个多月都没回来,没想到回来就有这么一出好戏。

“娘说得了银子就给我娘子补身体,却要卖了女儿给未出世的孩子吗?”

说完这句,沈培风自然而然地就走到徐贞月身边,扶住了她的另一只胳膊。

男人的动作让徐贞月第一反应是想要闪躲,她长这么大,可还没有和男人有这样的肢体接触,自然,除了前世她的病人之外。

转念一想,眼前的男的可是自己名正言顺的丈夫。

所谓丈夫,一丈之内才是夫,让他扶着也能轻省些,便也没有了躲开的想法。

等站到徐贞月身边后,沈培风才继续说道:“就像当年娘卖了四妹,给老二和老三做新衣服,是一样的道理?”

众人唏嘘不已,说起来也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旧事重提,有几位还依稀记得当年之事的大娘大爷也不禁开始议论起来。

“不是说沈家老四是走丢了吗?”

“是啊,我记得那天我刚出月子,抱着我家老大出来晒太阳,就看到孙婆子牵着才三岁的丫头出去的呀,晚上回来的时候经过我家门口,我还问起了丫头去哪了。”

“那不就对上了?当年她和老沈大哥是说孩子丢了,那段时间沈家天天哭天天吵。”

“哦~你这么说我想起来了,那照沈家老大这意思,就是孙秀兰自己把孩子带出去卖了或者丢了?”

“什么丢了啊,八成是她自己卖了,唉,沈家也真是难哦,尤其是这个老大,这么多年好吃的好喝的从来都轮不到他,到了养家的时候就光他一个人出力了。”

“我看沈家老三也蛮好的,他们两口子也是能吃苦的。”

“可不是吗?沈家的苦全都是老大和老三两家子吃的,没看他家老二吃过什么苦。”

......

众人的议论再次把话题带跑偏,以至于孙秀兰还想为自己辩解些什么,却总插不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