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十章 花生

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想法。

驾着驴车的牛大爷放下鞭子。“世世代代都是走这条路,走的多了自然就不害怕了。”

“怎么会呢,我即便走一辈子也是会害怕的。”张瑶小声的在窦苗耳边说。

“公社不管吗?不能开山修路吗……”

牛大爷叹口气,“哪那么容易呢。”

“是啊,老大队书记那会鞋都跑破了几双,也没谈下来。说是工程太大,需要的资金也太大。”

“你们城里来的娃娃们,还有机会出去。不像我们世世代代住在这里,几辈子都出不去这座山……”

窦苗望着绵延的大山出神。

姚大姐说,这是座宝山,上山的人没有空手下山的。但它又何止是宝山……

剩下的路倒是不用下来走了。

到了镇上,约好下午返回去的时间。

几人就各自分散了。

窦苗跟着大部队去了供销社。

今日供销社人不多,听排队的大姐说,月初的时候人最多。

那时候供应的货物最全。

窦苗此行主要的买的是食品。其实不止张瑶经常饿,窦苗也是如此。

此次她把糖票都带来了,若是能碰到不要钱的饼干也能买一点。

也是他们运气好,今日还真送过几箱不要钱的饼干。

只不过都是残缺品,工人操作失误,几箱饼干都是碎的,不能往外发货。

糕点厂便将它们送到了供销社。

碎了怕啥,能吃就行。窦苗挤进去买了2斤,每人限购两斤。

买了半斤奶糖,一斤水果糖,一顶帽子。

临出门的时候看到柜台里放着防虫药粉。

也带了一包。

之前还想着去医院问问看,没想到供销社有,正好不用跑了。

价格倒是不贵,3毛就买了一包,足有成人拳头那么大。

售货员说,床边放指甲大小的粉末就能管用。

那能用好长时间呢。张瑶、王秀秀看到后也买了一包。

许元跟着李飞不知道去哪里了。

他们约好中午在国营饭店,他们去的早,国营饭店还有位置。

听李庆军说,这家国营饭店大厨手艺好,一到饭点就挤满了人。

窦苗交了粮票点了一份炒粉。

这是她第一次吃这种食物,味道竟也出奇的好。

尤其是上面浇的辣椒油,让人胃口大开。

窦苗连汤带面吃了个精光。直吃的她满头大汗,看其他人还在吃。

便打了声招呼,拿好东西准备去外面等着。

越是临近饭点,饭店的人是越来越多。李庆军说的没错,这国营饭店生意是真的好。

他们坐的位置在最里侧,从里面挤出来,窦苗长舒一口气。

在门口找了石头墩子,坐下。

今天有风,满脸的热气被风这么一吹,带来一丝丝凉意。

窦苗昏昏沉沉的,真是“饭饱神虚”啊。

“喂,妹子,妹子。”

窦苗半眯着眼看着眼前的人。

只见来人,上身穿着个土黄色的外套,衣服不新,但是没有补丁。下身黑色裤子,上面布满了泥点。

她心里觉得奇怪,但一时也说不出奇怪在哪里。

“你是在叫我?”

“是哩,妹子,你看。”说着又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

竟是一篮子花生!

此时窦苗终于知道此人违和处在哪里了。

瞟了一眼男人布满泥土的裤子,结合篮子里还带着泥土的花生。

这花生来路怕是不正。

正当她犹豫的时候。

“5角,不要票。”说完指了指后面那条巷子,便起身先行离开了。

窦苗四下看了几眼,没人注意她这边。

起身朝着男人走去。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一会他们就离开了,即便事发也和她无关。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俩人没再说废话,交易完就分开了。

等她返回来的时候,门口已经有人了。

是王秀秀和原泽林。

俩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王秀秀眼眸弯弯,左侧的酒窝若隐若现。

“咦,窦苗,我还说看见你出来了,没见你人,还当我看错了呢。”

“里面热,吃完我就出来了,看时间还早,就四处走了走。”

“昂,这个啊,也是红旗大队离镇上太远,得早早回去。不然咱们还能好好转一转。”

窦苗点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下周在来吧,一次逛一条街,总会逛完的。”

“倒是也不用,我问了大队书记,我们一个月可以请两天假。”一直没有说话的原泽林开口了。

“真的吗?原大哥?”

原大哥?窦苗饶有兴致的看了一眼两人。

这原泽林之前还拒绝给王秀秀做柜子呢,现在已经成为大哥了。

“啧。”

沉迷于知识问答中的俩人,没有看到窦苗打量的眼神。

没等多一会,所有人便都出来了。

还有一点时间,他们决定去邮局看看。

虽然他们新知青昨日才将信寄出去,但老知青说不准有信件呢。

果然是有的。

除了姜凯敏,其余几个老知青都收到了包裹。其中还要数许元的包袱最大。李鹏程自告奋勇的接过了许元的大包裹。

等他们一行人到了候车的地方。

村里的人已经到齐了。

等回到红旗大队,已经是半下午了。

带壳的鲜花生不耐放,得尽早晾晒起来。

窦苗下意识的没让人知道这事,哪怕是同屋的女知青们。

她趁几人去洗衣服的时候,抽了两张报纸,抱着装花生的袋子就去了后院。

说是后院,其实不然,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

不光如此还有一些碎砖头,随意丢弃在这里。

基本是没人来这里的。

窦苗找了块草木茂盛的地方,将中间的一片杂草踩平,将报纸铺好,将花生倒上去。

这地方隐蔽,除非走到跟前才能发现。

这几日日头好,有个两三天也就差不多了,窦苗想。

弄完这些,才带着脏衣服去河边。

她现在只有一个脸盆,还是从家中带来的。

让王木匠做的木盆和柜子还未做好。

这几日只能对凑用着。

河边的人不少,村里的大娘、小媳妇,还有知青院几个女知青。

自然的分成两队,泾渭分明。

村里的那边传来阵阵说笑声。

“翠萍,你家纪伟年纪不小了吧。没有给孩子相看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