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业初期的困境与坚守

凌晨三点的月光斜斜切进 “晚风设计工作室”,把苏晚疲惫的影子拉得老长。折叠桌上摊着第七版修改稿,旧笔记本电脑的风扇嗡嗡作响,旁边半杯冷透的美式结了层褐色茶渍 —— 这是她连续熬的第四个通宵。鼠标点击声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屏幕上婚纱设计图的蕾丝纹路被放大到像素级,她却突然停下手,盯着右下角弹出的银行短信出神。

“您尾号 3826 的储蓄卡余额不足 1000 元,本月 15 日将自动扣除工作室租金 5800 元。”

指尖还没离开屏幕,微信提示音又急促响起。是前公司同事发来的朋友圈截图,配文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某些人放着上市公司设计师不当,非要去租鸽子笼当老板,现在连社保都断缴了吧?” 截图里,正是她上周发的工作室开工照,背景里斑驳的墙面被特意圈了红圈。

苏晚深吸一口气,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陶瓷杯底与桌面碰撞的脆响,让她想起三天前林哲宇的电话。这位家境优渥的前男友在得知她创业后,语气带着施舍般的轻松:“晚晚,我转 50 万到你卡上,工作室周转开再说。你一个女孩子,没必要这么拼。”

电话那头的呼吸声透过听筒传来,苏晚却突然笑了,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异常坚定:“林哲宇,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苏晚的设计,要靠自己双手挣来才踏实。你忘了?当年我拿设计金奖时,奖金也是一分一分攒下来买的第一块手绘板。”

挂了电话,她反手点开小红书后台。第 37 条短视频刚发布两小时,播放量停留在 217。视频里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站在堆满布料的架子前,举着手机讲解 “新中式婚纱的留白美学”,讲到激动处还差点碰倒身后的模特架。评论区只有两条留言,一条问 “面料链接”,另一条说 “这种小众设计有人买吗?”

苏晚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手指却熟练地剪辑起下一条视频。镜头对准桌面上的手绘稿,她用马克笔在裙摆处添了几笔水墨晕染的纹样,画外音轻声说:“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坚持’—— 不是固执,是相信好的设计会自己说话。就像这朵玉兰花,要等它慢慢舒展,才知道有多香。”

窗外的天色泛起鱼肚白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不是催款短信,是小红书新评论:“设计师姐姐,你的理念好戳我!能帮我设计毕业礼服吗?预算不高,但我相信你的审美。”

苏晚盯着那条留言,突然笑出了声。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落在设计稿上,把 “晚风设计工作室” 的 logo 照得透亮。她拿起马克笔,在稿纸角落写下:“第 1 单,加油。”

关键订单与才华初显

"三天内出三套方案,要体现东方美学与科技感的融合。" 当客户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挂断电话时,苏晚握着手机的指节微微泛白。这是她创立独立设计工作室后的第一个重要订单,对方是业内以挑剔著称的科技公司,要求将苏绣非遗技艺与智能穿戴设备的交互界面结合,听起来就像要在丝绸上雕刻代码。

时间胶囊里的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