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控,苏晚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她轻轻放下手中的设计手册,目光平静地扫过林薇薇那张写满得意的脸,声音清晰而沉稳:“林小姐,设计行业最忌讳‘几乎一模一样’这种模糊的指控。你说我抄袭,可有证据?”

“证据?这对比图不就是证据吗?” 林薇薇像是抓住了把柄,往前逼近一步,“连曲线角度都差不离,总不能是巧合吧?”

苏晚没再与她争辩,而是从容地从随身包里拿出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巧合与否,看创作记录便知。” 她将平板转向围观人群,屏幕上清晰展示着从去年 10 月的概念草图、材料样品测试报告,到今年 2 月的 3D 建模过程,每一份文件都带有精确的时间戳 —— 最早的记录甚至比国外设计师 Lina 的发布时间早了整整两个月。“这是我与工厂沟通的材料选择邮件,这是设计协会备案的创作日志,” 苏晚的指尖停在最后一页,“所有环节都可追溯。”

说着,她看向不远处正在与同行交流的老者:“张会长,您是设计界的前辈,不如请您来评评,这两份作品的原创性是否有差异?”

被点名的设计协会会长张启明走过来,推了推眼镜仔细对比。片刻后,他指着苏晚的设计图解释:“苏晚的作品在结构承重上用了弧形嵌套工艺,这是她一贯的个人风格,去年的‘折纸’系列就有体现;而 Lina 的设计更侧重表面纹理,两者核心技术路径完全不同。” 他看向林薇薇,语气严肃,“林小姐,设计行业讲究实证,没有确凿证据就指控抄袭,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

实力反击的关键:苏晚没有陷入情绪化争吵,而是用带有时间戳的创作全记录(概念草图→材料测试→3D 建模)构建证据链,再借权威第三方(设计协会会长)的专业点评,让“抄袭”指控不攻自破。这种“证据+权威”的双重反击,既展现了专业素养,又让对方无从辩驳。

话音刚落,林薇薇的脸瞬间变得煞白,握着手机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她下意识想拉顾言琛的手臂寻求支持,却被对方不动声色地侧身避开 —— 顾言琛的眉头早已拧成一个川字,看向她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不耐。周围的议论声也渐渐响起:“拿两张相似的图就说是抄袭,也太草率了吧?”“苏晚的创作记录这么完整,林小姐拿不出实锤就别乱说啊。” 这些窃窃私语像无形的巴掌,狠狠扇在林薇薇脸上。

苏晚收起平板,目光平静地掠过狼狈的林薇薇,重新转向客户:“抱歉让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