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招?”
我微微一笑:“他们不是说娘娘与朝臣勾结吗?那娘娘何不主动请皇上严查?身正不怕影子斜,越是避讳,越显得心虚。”
谢嫔犹豫道:“这...万一皇上真的怀疑...”
“娘娘忘了,谢家世代忠良,皇上是知道的。况且,”我压低声音,“奴婢听说,皇上最近正为江南水患之事烦恼。若谢大人能主动请缨前往赈灾,为皇上分忧,岂不是最好的证明?”
谢嫔眼睛一亮:“你是说,让我父亲主动请求外放?”
我点头:“外放虽是暂时离开权力中心,但若能办好差事,功成回朝时必得重用。且能彻底洗清勾结朝臣的嫌疑——哪有勾结之人会主动远离京城的?”
谢嫔思忖良久,终于点头:“好,就依你所言。”
次日,谢嫔父亲谢大人果然上奏,主动请求前往江南赈灾。皇上大为感动,不仅重赏谢家,还当着众妃的面称赞谢嫔“家教严谨,忠君爱国”。
李贵妃的谣言不攻自破。
经此一事,我在华阳宫的地位彻底稳固。谢嫔视我为心腹,大小事务都要与我商量。而我也借此机会,开始布局更长远的计划。
偶尔,我会想起在冷宫中的容妃和云儿。据眼线回报,冷宫生活清苦,容妃终日郁郁寡欢,云儿更是后悔不迭,几次托人带信求我帮忙,想离开冷宫。
我没有回应。前世她推我下井时,可曾念过姐妹之情?
如今的后宫,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李贵妃接连失手,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我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三个月后,北方将有战事,朝中为出兵与否争论不休,最终主战派获胜,但战事不利,皇上震怒,多位大臣被贬。
这是危机,也是机遇。
一日,谢嫔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晚晴,父亲来信,说朝中为北方战事争论激烈,皇上举棋不定。父亲问我们在这边可听到什么风声。”
我心中一动。机会来了。
“娘娘,”我轻声说,“奴婢听说,皇上近日常去藏书阁,翻阅前朝战事记录。似乎对主战派和主和派的论点都很感兴趣。”
谢嫔疑惑:“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皇上在权衡利弊。此时若有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必得圣心。”我顿了顿,“谢大人若能提出一个既保全国体又不贸然开战的策略,或许能解皇上之忧。”
“具体该如何?”
我走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奴婢听说,北方部落并非铁板一块。若能采取‘以夷制夷’之策,分化拉拢,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谢嫔眼睛一亮:“此言有理!我这就修书给父亲。”
看着谢嫔兴冲冲离开的背影,我嘴角微扬。这个策略并非我凭空想出,而是前世容妃后来告诉我的。当时皇上采纳此策,成功化解北方危机,提出策略的大臣因此青云直上。
今生,这份功劳将属于谢家。而谢家得势,就意味着我在后宫的地位更加稳固。
但我也清楚,这条路充满荆棘。李贵妃不会坐视谢嫔得宠,必定还有后招。而冷宫中的容妃和云儿,也不会永远安分守己。
尤其是云儿。我了解她,她既重生,绝不会甘心在冷宫中虚度光阴。一旦有机会,她一定会设法扭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