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是一块月饼。

一块价值百万的月饼???

我诞生的地方,充满了最朴实无华的热量。

那是城中村深处一家老旧的“福满记”点心铺,烤箱是老式的,砖砌的,烧着蜂窝煤。

老师傅姓马,脸上的皱纹像揉过了头的面团,深一道浅一道。

他手上的老茧厚得能隔热,直接就从通红的炉膛里把铁盘拽出来。

那股热浪,混合着面粉、油脂和糖浆被炙烤后最原始的焦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记忆。

我和几十个兄弟姐妹挤在同一个铁盘里,我们都是最普通的广式五仁月饼。

我的表皮是均匀的蜜糖色,泛着油润的光泽,上面用工整的红色食用色素盖着“五仁”二字,像一张无法选择的出生证明。

我的馅料扎实而传统——碾碎的坚果、甜腻的冰糖疙瘩、青红丝,还有那股标志性的、带着些许霸道的老式糕点油味。

五仁月饼

马师傅用粗粝却稳定的手把我们一个个码进透明白色的食品塑料袋,再封进印着“福满记”和模糊地址电话的土黄色硬纸盒里。

那时,我的世界很简单:温热,拥挤,目的明确——被吃掉,在中秋月圆时,成全一个家庭的甜蜜。

改变我命运的时刻,在一个闷热的傍晚降临。

1.

点心铺的门帘被掀开,带进一阵潮湿的风和更潮湿的焦虑气息。

来的是个中年女人,叫李娟。

她身上有一股常年与油烟为伴的味道,眉头紧锁,像是被生活用无形的绳子打了个死结。

她没怎么看琳琅满目的点心,径直走向我们这些最实惠的简装月饼。

“马师傅,拿一盒五仁的。”她的声音有些干涩。

马师傅应了一声,顺手从柜台下拿出一盒我们。

李娟接过盒子,手指在粗糙的纸盒上摩挲了几下,没有立刻付钱,而是犹豫地开口:“师傅……有没有,好一点点的盒子?送人用的。”

马师傅抬眼皮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用沾满面粉的手指了指堆在角落的空礼品盒:“那些是订做的,单买盒子不划算。你这月饼,实在,用这个挺好。”

李娟的脸上掠过一丝窘迫,没再说什么,默默付了钱。

她把我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攥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又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她把我带回了家。

那是一个光线昏暗的单元房,面积不大,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净。

空气中飘着晚饭后残留的菜味和孩子作业本上的纸墨味。

客厅的旧沙发上,坐着一个同样愁眉不展的男人,张建国,李娟的丈夫。

他们的儿子,小辉,一个瘦小的男孩,正趴在餐桌上,对着一本奥数题集抓耳挠腮。

“买回来了?”张建国抬起头,眼神疲惫。

“嗯。”李娟把纸袋放在茶几上,发出的轻微声响却让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凝滞了一下。“就这个了。王科长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咱们尽个心意吧。”

“尽心意?这点东西,人家看得上眼吗?”张建国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力感,“为了小辉这个学区,咱们腿都跑细了,脸都赔笑了。上次送去的那两条烟,不也是石沉大海?”

“那能怎么办?再贵的,咱们也送不起啊!”李娟的声音带上了哭腔,“眼看就要截止报名了,难道真让孩子去那个……那个菜市场小学吗?”她看向小辉的背影,眼神里是刺痛人心的焦虑和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