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康熙四十七年,秋。
紫禁城的角楼在暮色中勾勒出深灰的轮廓,檐角的走兽被夕阳镀上一层暖金,却暖不透墙内层层叠叠的寒意。储秀宫西配殿的窗棂上,糊着的高丽纸被风吹得微微作响,映着窗内一盏孤灯,灯下坐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女。
少女名唤沈微婉,是正白旗汉军都统沈世隆的嫡女,三日前刚随父亲入宫谢恩——她被指婚给了皇八子胤禩,封为侧福晋,待明年及笄便行册封礼。此刻她正对着一面菱花镜,指尖轻轻抚过镜中自己的眉眼。眉眼是标准的旗女模样,柳叶眉,杏核眼,只是眼底藏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像极了她母亲临终前留下的那支玉簪,温润,却也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凉。
“格格,该歇着了。”贴身侍女云岫端着一碗燕窝进来,见她还在发呆,轻声劝道,“明日还要去给惠妃娘娘请安,仔细熬坏了身子。”
微婉收回目光,看向窗外。宫墙太高,只看得见一角灰蒙蒙的天,连归巢的鸽子都飞得急匆匆的。她想起白日里在御花园偶遇的场景——一群阿哥簇拥着太子胤礽走过,其中一个穿着石青色常服的少年落在后面,眉眼温和,正弯腰帮一个小太监拾起掉在地上的风筝。云岫悄悄告诉她,那就是皇八子胤禩。
那时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抬眼望过来,隔着几株开得正盛的紫薇花,冲她温和地笑了笑。那笑容像秋日里的阳光,不烈,却足够暖,让她紧绷了几日的心弦,竟悄悄松了一丝。
只是这紫禁城,从来都不是个能容得下“暖”的地方。她想起父亲入宫前的叮嘱:“宫里不比家里,多说一句错话,多走一步错路,都可能万劫不复。八阿哥虽得人心,可太子在前,你切记,凡事藏拙,莫要出头。”
微婉轻轻叹了口气,接过燕窝碗。汤勺碰到碗沿,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第一章 初入贝勒府
康熙四十八年,春。
沈微婉穿着一身水红色旗装,坐在描金漆的马车里,随着迎亲的队伍出了宫门。车窗外锣鼓喧天,人群的喧闹声隔着车帘传进来,却像是隔了一层厚厚的雾,模糊又不真切。她手里紧紧攥着一方绣着缠枝莲的手帕,那是母亲留下的遗物,也是她此刻唯一的慰藉。
马车行至八贝勒府门前停下,云岫扶着她下车。府门前张灯结彩,朱红的大门上贴着烫金的“囍”字,两侧站满了府里的下人,见她来了,齐齐跪下请安。微婉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跟着引路的嬷嬷往里走。
贝勒府的格局不算最大,却布置得雅致。穿过前院的影壁,便是中院的正厅,厅前的院子里种着几株海棠,此刻开得如火如荼,粉白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一层碎雪。正厅里,胤禩穿着一身明黄色的蟒袍,正与几位前来道贺的宗室子弟说话。见她进来,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身上,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
“来了。”他走上前,声音低沉悦耳,“一路辛苦了。”
微婉依着礼仪屈膝行礼:“贝勒爷。”
胤禩伸手虚扶了一下,笑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说着,便引她见过厅里的宾客。那些人看她的目光各异,有好奇,有探究,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轻视——毕竟她是汉军旗出身,在满蒙贵女云集的宗室府邸里,总显得有些“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