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倒是常来薇风院。有时是晚上过来歇着,有时是白天过来,跟她聊几句闲话。他话不多,却很会倾听。微婉知道他公务繁忙,便从不主动打听他的事,只是在他偶尔提起朝堂上的纷争时,安静地听着,偶尔也会说几句自己的看法——不是关于朝政,而是关于一些民生小事,比如她小时候在京郊看到的农民耕种的辛苦,比如她听父亲说过的边关将士的不易。
每次她说这些的时候,胤禩都会听得很认真,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有一次,他甚至笑着说:“没想到你一个深闺女子,倒也懂得这些。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官员强多了。”
微婉脸一红,低下头道:“妾身只是随口说说,当不得贝勒爷的夸奖。”
胤禩看着她,目光温柔:“在我面前,不必这么拘谨。我喜欢你说这些,很真实。”
那一刻,微婉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对这个男人,已经悄悄动了心。
第二章 风波乍起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黜的消息传遍了京城,也搅乱了八贝勒府的平静。
那段时间,胤禩很少回府,即使回来,也是神色疲惫,眉头紧锁。府里的气氛变得格外压抑,下人们走路都不敢发出声音,郭络罗氏更是整日里唉声叹气,时不时就发脾气。
微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帮不上什么忙。她只能每日备好安神的汤药,等胤禩回来时,默默端给他。
有一天深夜,胤禩终于回了府,一身酒气,脚步踉跄。微婉赶紧让云岫打了热水,帮他擦拭。胤禩坐在床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突然开口道:“微婉,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微婉手上的动作一顿,抬起头看着他。他的眼底布满了红血丝,脸上带着几分迷茫和疲惫,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温和从容。
“贝勒爷,您何出此言?”微婉轻声问道。
胤禩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太子被废,朝中人心浮动。有人劝我争一争,可我知道,皇阿玛心里,从来都没有我。我母妃出身低微,我就算做得再好,也比不过那些有母妃撑腰的弟弟。”
微婉沉默了片刻,放下手中的帕子,在他面前坐下:“贝勒爷,妾身不懂朝政,也不知道您做得对不对。但妾身知道,您是个好人。您体恤下人,关心百姓,连府里的小太监犯错,您都舍不得重罚。这样的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真心待您。”
胤禩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真的这么认为?”
微婉用力点头:“嗯。妾身相信您。”
胤禩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很凉,却很有力。“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却也多了几分坚定。
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向他袭来。
太子被废后,朝中支持胤禩的人越来越多,连一些宗室大臣都公开表示支持他。这引起了康熙皇帝的不满。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前往热河的途中,胤禩因为母亲良妃去世两周年,没有随行,而是派了一名太监去给康熙请安,并送去了两只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