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比如,面对李哲对她穿着的“指点”,她会微笑着说:“李哲同学,你的审美很好。不过阿姨这个年纪,穿得舒服最重要。就像你写代码,光界面好看不行,底层逻辑得稳定,对吧?”李哲愣了半天,竟无言以对。

面对刘洋打听八卦,她会故作高深:“刘洋同学,信息就是力量。但在宿管这里,有些信息属于‘客户隐私’,不能泄露哦。”反而吊足了刘洋的胃口。

最绝的是对付陈默。一次陈默又晚归,林晓慧没像以前那样训斥,而是给他倒了杯热水,叹了口气说:“陈默啊,阿姨知道你们年轻人压力大,活动多。但规矩就是规矩,就像写程序,不按语法来就会报错。你老是‘bug’频出,我这‘系统管理员’也很难做。这样,下次晚归,提前发个微信‘异常报告’,说明原因和预计‘修复’时间,我就不记你名字了,怎么样?”陈默看着眼前这个用他熟悉的语言跟他讲道理的阿姨,第一次没有反驳,默默点了点头。

恰逢疫情期间,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学生们憋得慌,林晓慧的值班室成了小型“信息交流中心”和“物资中转站”。她发挥前银行职员的优势,把物资登记、分发做得井井有条。闲来无事,她在张薇的怂恿下,试着在一个小众直播平台开了个账号,名字就叫“三十六楼宿管阿姨的日常”,不露脸,只分享一些管理宿舍的趣事、和学生斗智斗勇的片段,偶尔吐槽一下奇葩领导和曾经的职场PUA经历。

没想到,这种真实又带点幽默的“阿姨视角”竟然吸引了不少粉丝。尤其是她那些“反PUA话术”和“用编程比喻管学生”的段子,被粉丝戏称为“宿管界的泥石流”。她甚至无意中带动了一波“关爱宿管阿姨”的讨论。直播打赏成了她一份意外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让她找到了一点久违的价值感。

5 疫情下的“临时家庭”

真正的转折点,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出现了密接,整个“三十六楼”被临时封控管理十四天。

恐慌情绪瞬间蔓延。学生们被关在宿舍里,焦躁不安。外卖停了,食堂送餐压力巨大,往日喧闹的楼道变得异常安静,只有消毒水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林晓慧主动站了出来,成了这栋楼的主心骨。她迅速建立了楼层微信群,取名“三十六楼抗疫指挥部”。她发挥银行工作的细致,将物资需求统计、每日健康上报、情绪疏导安排得明明白白。她指挥王小帅这种“宅男”负责精确统计各宿舍的物资需求,让刘洋这种“社交达人”负责传递官方信息、发布正能量段子安抚同学情绪,甚至让注重形象的李哲在分发盒饭时,也务必保持“优雅”的社交距离和微笑(尽管隔着口罩)。

学霸张恒在宿舍闷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