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公社大院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站岗的人穿着整齐的制服,看得余青青心里有点紧张。

爹拍了拍她的背:“别怕,青青,咱是来学习的,大大方方的。”

交流会就在公社的大礼堂里。台上坐着领导,下面黑压压一片,都是各个大队选送来的娃娃,有的和余青青差不多大,有的看着有十二三岁了。余青青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小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

发言的顺序是按大队名字排的,余青青排在后面。她听着前面的孩子讲如何帮助孤寡老人、如何在生产队里积极劳动,心里默默地记着。轮到她了,她走到台前,看着下面那么多人,手心有点冒汗。

她没讲什么大道理,就是把自己怎么在河边看到那个箱子,怎么觉得不对劲,又怎么告诉张大爷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声音不大,但吐字清楚。她没提透视眼,只说自己是“眼神好,看水草下面有东西反光”。

说完,她鞠了个躬就赶紧跑下台。没想到,台下却响起了挺热烈的掌声。公社领导还特意点评了一句:“余青青小同志的故事告诉我们,提高警惕不是一句空话,就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大家都要学习她这种细心观察、敢于报告的精神!”

交流会结束后,公社还给每个来开会的孩子发了一个印着红字的搪瓷缸子作为纪念。余青青捧着那个白白净净、带着大红“奖”字的缸子,心里喜欢得不得了。这可比家里那个磕掉了瓷的旧缸子漂亮多了!

爹看着她也直笑:“俺青青出息了,在公社都露脸了。”

中午,爹带着余青青在公社的食堂吃饭。饭菜油水比村里足,白菜粉条里还能见到几片白花花的肉片。余青青正低头认真吃饭,耳朵里却飘进来旁边一桌两个男人的低声谈话。

她的“耳聪目明”在这里发挥了作用。尽管食堂里吵吵嚷嚷,但那两人压得极低的声音,还是清晰地钻进了她的耳朵。

“老五那边……说好了?下午三点,老地方。” “放心,票都带着呢,崭新的全国粮票,这回数量不少。” “嗯,换鸡蛋的钱也备好了,还是按老价钱……” “小心点,最近风头有点紧。”

粮票?换鸡蛋?余青青心里咯噔一下。粮票可是按人头发的重要票证,严禁买卖和私自兑换。用全国粮票换鸡蛋,这明显是违反规定的事情。而且听他们这偷偷摸摸的口气,肯定不是第一次干了。

余青青的心怦怦跳。她偷偷抬眼瞄了一下那桌。两个男人都穿着普通的蓝色工装,看着不像干部,也不像地里干活的农民。其中一个眼角有道疤。

她想起刚才领导表扬她“警惕性高”,又想起张大爷和爹平时说的,要跟坏风气作斗争。这事儿,不能不管。

她轻轻扯了扯爹的衣角,用最小的声音说:“爹,我吃饱了,想出去透透气。”

爹没在意,点点头:“别跑远,就在门口等着。”

余青青走出食堂,并没有乱跑。她看到门口站着一位刚才在会场上维持秩序的公社工作人员,印象中别人好像叫他“小李干事”。

余青青深吸一口气,走过去,仰起头小声说:“李叔叔,我能跟您说个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