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周云逸脸上的神情一点点僵住,怎么又是李凡?

这小子,还藏着什么?

周云逸对李凡的小觑也收起,身体微微前倾,沉声问道:“你说《临江仙》是你所写,有什么证据呢?”

曹悦一脸惊喜神色,因为她相信李凡。只是曹悦刚要说话,却被周云逸瞪了一眼。

无奈下,曹悦才闭上嘴。

李凡不卑不亢道:“《临江仙》这首词不是单独所作,是我卖给文华楼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

“《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目前只写了一回,今天才给文华楼的黄掌柜看了,刚签订了契书。”

“没想到,这首词就出现在周尚书的案桌上。”

“即便周尚书是一部尚书,要在第一时间看到内容,正常下都是不可能的,毕竟第一回没有正式销售。”

李凡顺势道:“唯有一个可能,文华楼是周尚书的产业。”

周云逸捋着胡须,赞许道:“你倒是聪明,文华楼的确是周家的产业。不过,不是老夫在管,是老夫不成器的儿子弄的。”

这一刻,周云逸对李凡更多了些认可。

有才华,待遇自然不同。

曹悦心中也是无比的欢喜,因为这证明了她的眼光没有错。

曹悦趁热打铁,连忙道:“伯父,凡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您已经考核两次。如果再改变主意,还要额外考核,就是欺负人了。”

周云逸眼神幽深,继续道:“李凡的确有才华,老夫还有一个疑问。”

李凡主动道:“周尚书请说。”

周云逸说道:“你是李虚的嫡长子,李虚爱惜羽毛,也一向爱护子嗣,为子嗣谋长远。正常来说,即便你考不中进士,也不会被苛待,为什么要去文华楼卖对联,还要卖小说呢?”

李凡说道:“家丑不可外扬,大家族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事儿很正常。”

周云逸问道:“比如呢?”

李凡直接道:“比如我的外祖父刚死,父亲就迫不及待的,从外面带了个青梅竹马的柳氏回来,还了儿子回来。”

“再比如,家母被活生生气死,父亲立刻扶正柳氏,让柳氏做继母。周尚书觉得,他为什么会对我好呢?”

“有娘的孩子,就是个宝。”

“没娘的孩子,就是根草。”

李凡笑着道:“都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这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周云逸捋着胡须思考着。

外人眼中,李虚是很得体的一个人,温厚儒雅,翩翩君子,在朝中也能干,能处理好户部的事务。

没想到,家中有这些事儿。

周云逸点头道:“你考核的事情过关了,老夫会安排你去国子监做典籍。这个官职不高,却不寻常,因为能接触到皇帝,能接触到诸多权贵,要好好做事。”

曹悦惊讶道:“伯父,小小典籍能接触到皇帝?”

周云逸解释道:“皇帝要看书,都是从国子监的藏书找。诸多官员找书,也是从国子监找,你说能否接触?”

曹悦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李凡心中却很平静,拱手道:“多谢周尚书。”

周云逸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曹悦道:“悦儿,老夫答应了你的请求,满意了吧?”

“满意了!”

曹悦笑颜如花,夸赞道:“伯父最好了,比我爹爹都更好。”

周云逸苍老的脸上笑容绽放,很吃这一套。

他膝下三个儿子,偏偏就是没女儿,很喜欢女儿。尤其是曹悦从小就乖巧聪明,也有才华,所以周云逸对曹悦更是视如己出。

曹悦想着帮助李凡,忽然灵光一动,问道:“伯父,李凡有才华吧?”

周云逸点头道:“能写出《临江仙》,能拿出烟锁池塘柳这一副对联,的确有才华。”

曹悦正色道:“我看李凡不止有才华,性格也沉稳,就算没考中进士,也肯定前途无量。您不是琢磨着收徒吗?干脆收李凡为弟子。”

“不行!”

周云逸果断拒绝,眼神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我周云逸的弟子,哪个不是博学多才?哪个不是考中了进士?岂能收一个没考中进士的人呢?”

曹悦正色道:“他现在没考中进士,不代表以后考不中。毕竟,李凡已经是举人,随时都可以参加科考的。”

“只要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就可以参加殿试,机会大大的有。”

“您收一个进士做弟子,乃至于收一个殿试状元做弟子,显不出您的才华和眼光,反而会让人抨击您捡便宜,说您捧高踩低,只收有功成的人。”

“可是收一个普通人培养,一旦考中状元,一旦名扬天下,那才真正凸显出您的学识和眼光。”

李凡在一旁听着,心中忍不住感慨。

曹悦真厉害。。

好在,是处处为他考虑,真是托了原身的福,有这样的贤内助。

周云逸也考虑着曹悦的话,似乎是这个道理。比如李虚的儿子李宴才华出众,可能会考中状元。收李宴当弟子,人家不会夸奖什么,只会说他捧高踩低。

收个普通人培养,考中状元,才能凸显出他的能力。

周云逸看着眼前的李凡,见李凡相貌堂堂,又有才学,倒也没什么抵触,毕竟是曹悦的未婚夫。

只是,还得看李凡的胆魄。

周云逸心中一动,沉声道:“李凡,老夫的确是大儒,可是天下的大儒很多,各有派系,也各有矛盾。”

“比如,老夫和太子太傅司马益是敌人。”

“司马益崇尚道法自然,崇尚清谈论玄,更认为该向北蛮求和,不应该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

“老夫崇尚求真务实,踏实做事,更坚决主战,提倡和北蛮死战,不能屈服于北蛮。你拜在我的门下,就会遭到司马益及门人针对,不怕得罪他?”

说到这里,周云逸故意恐吓道:“司马益最喜欢开文会辩论,说不得,老夫还会派你去面对司马益。”

李凡笑道:“周尚书这话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因为我已经大骂了司马益。”

周云逸听到李凡的话,有些惊诧,更多了赞许的笑容,头一次看李凡很顺眼。他和司马益不仅是学问分歧,更是政敌。

周云逸看司马益很不爽。

李凡得罪司马益,大骂了司马益,这是好事情。

周云逸双手撑在身前的案桌上,迫切问道:“说说看,你怎么骂司马益的?”

李凡说了去文华楼和司马益辩论,说司马益漠视百姓生死,视百姓如草芥不仁不义;说司马益苟安求和辜负皇帝信任,不忠皇帝;说司马益祖宗在北地,却不思奋发夺回祖地,不孝祖宗。

说完了骂战的情况,李凡道:“我骂司马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从未见过司马益这样的厚颜无耻之徒。”

周云逸哈哈大笑了起来,很是开怀。

高兴处,周云逸拍打着面前的案桌,赞许道:“骂得好,骂得很好。司马益这个软骨头,一味求和,偏偏很多人骂不赢他,你骂出了老夫的心声。”

曹悦看李凡也是充满惊喜。

李哥哥太棒了。

她也关注着李凡的,没想到李凡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曹悦抓住机会,劝说道:“伯父,李凡有胆魄有才华,收了李凡,只要他显露才华,再考中进士,您铁定脸上有光,比您收状元为弟子都更好。”

周云逸此刻看李凡,也毫不掩饰欣赏神色,点头道:“你这个弟子,老夫收下了,拜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