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同事们不再围着她嘘寒问暖,私下里的议论,也从我的“小气”,变成了对她的“虚伪”和“贪婪”的鄙夷。

王丽在公司的处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尴尬。

她像一个透明人,被排挤在所有圈子之外。

我观察到,她虽然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埋头工作,但她看我的眼神,怨毒之色却越来越深。

我知道,她绝不会就此罢休。

一个习惯了走捷径、占便宜的人,是不会轻易承认自己错误的。她只会觉得,是我的反击,毁了她的一切。

我的心态,也从最初的被动防御,转为了主动出击。

对付毒蛇,不能等它咬了你之后再找解药,而应该在它盘踞在你身边时,就想办法拔掉它的毒牙。

我决定,要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挖掘王丽的过去。

我并非要赶尽杀绝,我只是需要更多的“弹药”,来应对她下一次可能的攻击。

我首先想到了一个人,小李。

他是我们部门的前同事,一年前离职了,我记得他走之前,和王丽闹得很不愉快。

我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小李。

一开始,他还有些顾虑,不愿多谈。

我直接把机票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

小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林溪,你做得对。对付王丽这种人,就不能心软。”

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王丽曾以“朋友内部价代购”为名,让小李帮她垫付了一块高档手表的钱。

结果,手表到手后,她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最后甚至反咬一口,说小李卖给她的是假货,要求退款。

小李被她折腾得筋疲力尽,最后只能自认倒霉,亏了近万元才算了事。

“她太会演了,太会卖惨了。”小李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厌恶,“她总能把自己包装成最无辜、最可怜的那一个,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李还告诉我,王丽在公司里“借”东西不还,让别人请客吃饭自己从不回请,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她就像一个精致的寄生虫,牢牢吸附在每一个她认为可以利用的人身上。

挂了电话,我让小李把当年他和王丽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都发给了我。

这些,都是王丽劣迹的铁证。

接着,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翻遍了王丽所有的社交媒体。

她的朋友圈和微博,是一个精心打造的“白富美”世界。

今天是在米其林餐厅打卡,明天是去哪个海岛度假,后天又晒出了新买的名牌包包。

每一张照片都精致得像是杂志硬照。

她口中的“经济拮据”,和她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奢华生活,形成了极其讽刺的对比。

我将这些照片一张张截图,保存,归档。

我的好友陈然,也利用她主管的身份,帮我从人事和其他部门打听到了一些王丽的“光辉事迹”。

比如,她曾经将一个重要项目的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真正辛苦付出的实习生,连名字都没被提起。

再比如,她利用职务之便,虚报过好几次金额不大的招待费和交通费,虽然每次都只有几百块,但积少成多。

当所有的线索汇集到我这里时,一个清晰的画像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