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我没有去翻那个垃圾桶。
那是我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尊严。
我用身上最后的几块钱,买了一个冰冷的馒头,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然后坐上了去往另一座城市的绿皮火车。
我必须逃离。
逃离这个让我窒息的城市,逃离沈言布下的天罗地网。
我天真地以为,只要到了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我就能重新开始。
我换了个新手机号,用假身份信息在城中村租了一个最便宜的单间。
我开始疯狂地投简历,目标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公司。
我曾经是业界小有名气的广告策划,我相信我的专业能力,足以让我在任何地方都找到一席之地。
然而,现实又一次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每一次面试,都进行得异常顺利。
面试官对我过往的履历和作品集都赞不P绝口,当场就表示了录用意向。
可每次我满怀希望地回去等通知时,最终收到的,都是一句冷冰冰的“抱歉,您与我们的岗位要求不符”。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意外。
当第五家公司也用同样的说辞拒绝我之后,我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其中一家公司的人事经理,终于不忍心地,对我透露了一句实话。
“李小姐,不是你能力不行。只是你的背景……太复杂了。”
“我们公司小,经不起折腾。圈子里都已经传遍了,你的事情……我们实在不敢用你。”
圈子。
我这才猛然惊醒。
广告和传媒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我的黑料,恐怕早就像病毒一样,在我不知道的时候,传遍了整个行业的HR圈。
我被行业封杀了。
我不敢相信,这会是沈言的手笔。
他只是一个IT工程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影响到整个广告行业?
我不信邪。
既然公司不行,那我就自己接私活。
我利用专业技能,在网上接一些零散的设计和文案工作。
一开始很顺利,我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生计。
我甚至开始觉得,我也许真的能靠自己,从谷底爬起来。
可就在我接到一个酬劳颇为可观的大单,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做出让客户非常满意的方案时,意外发生了。
在签合同的前一天,客户突然告诉我,合作取消。
我问他为什么,他支支吾吾,最后给我发来一张截图。
那是一封匿名邮件。
邮件里,详细地罗列了我所有的“罪状”,附上了新闻链接,甚至还有我在葬礼上被记者围堵的狼狈照片。
邮件的最后,用加粗的字体写着:
“与这样道德败坏的人合作,贵公司是否也想体验一下被舆论淹没的滋味?”
赤裸裸的威胁。
我看着那封邮件,手脚冰凉。
我终于想明白了。
我想起沈言生前,曾经无意中提起过,他所在的公司,是国内顶尖的互联网安全公司。
他们的业务,覆盖了国内大部分主流的商业平台和社交媒体。
以沈言的职位和技术,在他周围布下这样一张无形的、针对我的商业围剿网络,简直易如反掌。
他甚至不需要动用太多人脉。
他只需要编写一个程序,一个可以自动抓取我的求职信息、追踪我的网络痕迹、并在关键时刻向我的潜在雇主或客户发送匿名警告邮件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