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是,真的有一群不明真相或者本身就心怀偏见的网友,被这种漏洞百出的叙事点燃了。他们在他的直播间和视频下狂欢,高喊“兄弟挺住!”“这种女人活该剩下!”“曝光她!让她社死!”
于是,潘信贾的谣言,像一场夹杂着恶意的数字瘟疫,开始溢出网络。有“热心”网友人肉到了我的社交媒体账号,在我的公开照片下留下不堪入目的辱骂。甚至有极端分子打听到我的工作单位,打匿名电话进行骚扰,质问我“为什么要伤害贾哥那样的好男人”。
我的生活,真的被这只疯狂的“网络苍蝇”搅得乌烟瘴气。我感到愤怒、委屈,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你明明知道那是一坨屎,但他非要用喇叭告诉全世界你碰了他,还溅了你一身腥臭。
潘信贾,这个曾经用二十五元试图购买爱情的滑稽角色,如今正挥舞着“网络暴力”这把钝刀,试图对我进行一场公开的处刑。他躲在屏幕后面,享受着扭曲的关注和虚假的正义感,用他人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在。
这场闹剧,早已超出了个人恩怨,变成了一场关于谎言、网络暴力和人性之恶的荒诞秀。而我,秦昭昭,被迫从一名旁观者,成了他拙劣剧本里的悲情女主角——虽然,我绝不接受这个角色。
潘信贾的“贾哥谈心”直播间,从一个小打小闹的怨气发泄口,迅速演变成了一个煽动性极强的舆论漩涡。他不再满足于含沙射影,而是开始了一场针对“26岁大龄秦女士”的系统性、戏剧化的“公开处刑”。
他精心编排了系列直播——“揭秘奇葩相亲女秦某某的十大罪状”。每一“罪状”都配有他绘声绘色的表演:
“罪状一:年龄歧视”:他扭曲事实,声称我得知他年龄后,嗤笑一声:“原来是个小弟弟,不成熟。” (实际上他比我大三岁)。
……
“罪状五:职场PUA”:他把我随口分享的工作趣事,改编成我“炫耀收入、贬低他职业前景”的证据,并配上痛苦面具:“她说我这种追求精神境界的人,注定穷酸!家人们,这对我自尊的打击有多大!”
……
“罪状十:二十五元的羞辱”:这成了他的经典保留剧目。他版本的故事里,那25元红包是他“掏空钱包”表达的“最大诚意”,而我则回复了极其恶毒的话(他捏造的),并嘲讽他“一辈子只配喝奶茶”。直播时,他甚至会拿出一个准备好的空钱包,对着镜头抖一抖,眼圈泛红(不知是眼药水还是演技)地说:“看,这就是我当时的状态,一片真心,喂了……”
……
潘信贾不再满足于线上骂战。他开始“无意中”透露我的职业领域(比如“某互联网公司设计师”),城市区域。他煽动性地说:“这种品行不端的女人,不知道在工作中会如何欺压同事,真为她的公司担忧。”
很快,影响如病毒般扩散:
公司邮箱收到了匿名投诉信,称我“私德败坏,利用情感欺诈”,要求公司调查并辞退我。
我的社交媒体彻底沦陷。每一条日常分享,哪怕是拍一朵花,下面都会涌入大量污言秽语:“拜金女还有心情赏花?”“骗来的钱花得安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