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摊主以为我要买上面摆的瓷瓶,拼命推销。我却指着那个茶几问价。

「这个?破烂玩意儿,你要的话给八十块搬走,我还省事。」

我付了钱,费劲地把茶几搬回家。清理干净后,露出本身紫黑色的木质和优美的纹理。

我仔细检查榫卯结构和包浆,心里基本有了判断。

我用小刀在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轻轻刮了一下,深紫色的木屑下,露出了更为细腻的深黑色木质和淡淡的清香。

是紫檀!而且是密度极高的牛毛纹紫檀!虽然不大,但用料扎实,工艺是明末清初的风格。

这个被当成垫脚石的小茶几,价值至少二十万起步。

我就这样,靠着这双「慧眼」和一双巧手,如同蚂蚁搬家一般,一点点积累着资本和藏品。

我没有急于变现,而是不断买入、修复、珍藏,偶尔卖出几件不太喜欢的换取现金流,维持着我的「捡漏」事业。

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

但我依旧低调,穿着普通的衣服,混迹于各个旧货市场,在那些摊主眼里,我可能只是个有点怪癖、喜欢收破烂的年轻姑娘。

5 狭路相逢,打脸前老板

命运的巧合有时就是这么有趣。

那天,我在一个稍微正规些的古玩城里闲逛,想看看能不能碰到点好东西。

正好路过一家装修得古色古香的店铺,名字叫「雅集斋」。

巧了,这是我前老板周扒皮和他小舅子合开的,据说投了不少钱,用来装点门面以及洗白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款项。

我本来想避开,却正好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周扒皮正在唾沫横飞地给一位客人介绍一个青花大瓶:

「……您看看这发色!这画工!标准的乾隆官窑!要不是店里资金周转急需,这个价我绝对不肯出的……」

那客人似乎有些犹豫。

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那个大瓶。器型笨重,青花发色浮艳刺眼,纹饰画得拘谨呆板,底足的火石红做得假得不能再假。

这分明就是个低劣的现代仿品,地摊水平都不会超过三百块。

周扒皮敢卖十几万,真是心黑透了。

这时,周扒皮也看见了我,先是一愣,随即露出嘲讽的笑容:「哟?这不是林辞吗?怎么,被开除后找不到工作,跑来这种地方闲逛?这里的东西你可买不起。怎么,想来讨口饭吃?」

他小舅子,那个坑我的刘经理也在店里,跟着嗤笑:「周总,您看她那穷酸样,别是来偷东西的吧?」

店里的客人和几个店员都看向我,目光各异。

我本来不想惹事,但人家都骑脸输出了,再不还手就不是我的风格了。

我平静地走过去,没看周扒皮,而是对那位犹豫的客人微微一笑:「先生,如果您对青花瓷感兴趣,不妨多看看底足。老瓷器的底足自然干老,露胎处的氧化和磨损程度是有岁月痕迹的。而这个……」

我指了指那个大瓶的底足:「火气未退,人工打磨的痕迹太明显了。再看看这青花发色,过于艳丽漂浮,缺乏沉入胎骨的沉稳感。乾隆官窑的苏麻离青料不是这个效果。」

我语速不快,声音清晰,点出的都是关键且易懂的鉴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