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律师,这份录音足以证明你的委托人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高明在会议桌对面,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丝胜利者的嘲讽,“我劝你还是趁早放弃吧,别把精力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挣扎上。”
我压下心头的怒火,面上却不动声色。
录音的音质粗糙,明显有拼接的痕迹,但要找出破绽,却需要极高的专业能力和耐心。
律所内部,也渐渐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情绪。我能感觉到一些合伙人在看我的眼神里多了一丝迟疑。
甚至有一天,一位资深合伙人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
“小晚啊,”他语气委婉,“盛华集团在业内影响很大,我们律所和他们也有些业务往来。你现在……身份不同了,不如先缓一缓这个案子?或者,让其他资历老的律师接手?”
我明白他的意思。
谭家虽然是豪门,但盛华集团并非好惹。
他们可能担心,我的“谭夫人”身份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律所带来压力。
这股压力,明面上是来自盛华,暗地里,或许也有人利用我对谭家的顾忌,希望我知难而退。
我没有退缩。
我只是微笑着回答:“王叔,感谢您的提醒。不过,既然我接下了,就一定会负责到底。”
我心里清楚,这不仅是一场官司,更是我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就在案件陷入胶着时,一天早上,我的助理小王神神秘秘地递给我一份报纸。
头版头条赫然是关于“海外资产不明,盛华集团或涉嫌偷税漏税”的小道消息。
我迅速浏览,发现文章中提及了一些与我正在调查的瑞丰案相关的资金流向,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敏感如我,立刻察觉到这并非偶然。
文章里还“无意”中提及了几个与我律所互为竞争对手的律所,暗示他们可能正在关注此事。
我心头一动,这消息来得太及时了,而且投放精准,似乎是有人故意为之。
这让我想起了谭宗明。
他做事从不留痕迹,却能运筹帷幄。
这份“小道消息”仿佛一盏探照灯,照亮了我之前一直未能突破的资金链。
我立刻安排团队对盛华集团的海外账户进行深度调查,并顺着报纸上的线索,很快就挖出了他们伪造证据的资金来源——那是一笔通过境外空壳公司流转的黑钱,用于购买假账和收买证人。
同时,我意识到高明在几次谈判中,总是刻意贬低自己的老板,言语间流露着不满。
我抓住这个机会,巧妙地通过一些“中间人”向盛华集团内部散布了高明试图瞒报部分资金流向、中饱私囊的谣言。
不出所料,这引起了盛华集团高层的内讧,他们开始怀疑高明的能力和忠诚。
庭审那天,整个法院大厅座无虚席。
瑞丰科技的负责人紧张得手心冒汗,盛华集团的高层则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高明更是嘴角含着一丝轻蔑的笑。
我站在原告席上,手中紧握着一份厚厚的证据资料。
法官宣布开庭后,我条理清晰地陈述了瑞丰科技的遭遇,随后,我直接点明了盛华集团伪造证据的事实,并将我团队调查到的资金流转链条,以及高明与境外空壳公司的“合作”证据,一一呈现在大屏幕上。